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数字经济支撑绿色经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数字经济支撑绿色经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9

2024-06-28 10:04:27    来源:    作者:liangnanxi

摘要:数字经济是发展绿色经济有效的助推器,产业园区则是运用数字经济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载体。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福建省产业园区为例,基于对福建省产业园区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资源禀赋的梳理,提出产业园区运用相关禀赋助力绿色经济发展的实施建议。具体而言,立足产业园区的顶层制度设计和平台建立视角,提出消除信息孤岛、强化资源对接、提供体系化赋能配套等建议;立足技术和解决方案的视角,提出提升产业园区绿电消纳、依托碳中和激励机制提升园区企业活力、实施智能楼宇建设、使用数据驾驶舱和碳计算模型促进节能减排、建设智慧工厂等建议,以期

  摘要:数字经济是发展绿色经济有效的助推器,产业园区则是运用数字经济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载体。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福建省产业园区为例,基于对福建省产业园区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资源禀赋的梳理,提出产业园区运用相关禀赋助力绿色经济发展的实施建议。具体而言,立足产业园区的顶层制度设计和平台建立视角,提出消除信息孤岛、强化资源对接、提供体系化赋能配套等建议;立足技术和解决方案的视角,提出提升产业园区绿电消纳、依托碳中和激励机制提升园区企业活力、实施智能楼宇建设、使用数据驾驶舱和碳计算模型促进节能减排、建设智慧工厂等建议,以期为监管层、产业园区和园区入驻企业提供一个参考视角。

  关键词: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产业园区;碳中和;福建省

  0引言

  2021年2月22日,国务院[1]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将绿色经济定义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电动化、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背景下,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我国能源安全保供的需要,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mission Trading Scheme,ETS)、欧盟“碳关税”(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等制度背景下应对碳税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当前阶段通过适度超前实施绿色经济相关基础建设投资,保障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有效手段。

  数字经济也是发展绿色经济的有效推手。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2]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发〔2021〕29号),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同时指出数字经济“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从而赋能高质量发展[3],数字技术应用能够显著提升社会生产效率[4]。因此,运用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是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支撑。为便于表述,以下将“运用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定义为“数智碳中和”。

  2023年7月14日,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带领xAI创始团队在Twitter Spaces语音发布会预测,未来一年内全球将由芯片短缺转变为变压器短缺,随后两年内出现电力短缺。2023年9月20日,时任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在华为全联接大会表示,华为提出全面智能化(All Intelligence)战略,加速行业智能化。全面智能化的目标是“加速千行万业的智能化转型”。在当前全球竞争和产业链新格局的环境下,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其中电力和算力资源更是经济、科技和民生持续发展的两条核心主线。

  产业园区作为集聚产业、汇聚企业的载体,对数智碳中和解决方案实施的意义重大:第一,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的示范高地,在产业集聚、人才吸引、政策扶持等方面作用显著,能够有效汇聚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上市公司龙头企业,以及大量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这些入驻企业构成了园区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资源禀赋的中坚力量。第二,产业园区在发挥孵化和扶持功能的同时,本身便是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的“试验田”,通过实施顶层制度设计、开展数智碳中和技术和解决方案试点,在推动数智碳中和相关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同时,产业园区自身也成为数智碳中和的受益者。第三,通过强化园区内数智碳中和相关企业的业务和资源对接,以及相关企业与园区外企业的对接,进一步推动数智碳中和方案的实施。

  本文以福建省产业园区为例,提出一个依托产业园区、运用数字经济发展绿色经济的对策方案。本文系统梳理福建省产业园区总体情况,在对福建省代表性产业园区数智碳中和资源禀赋研究的基础上,从园区管理顶层制度设计、技术和解决方案实施等两个视角,提出福建省依托产业园区、运用数字经济发展绿色经济的实施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监管层及产业政策制定者、产业园区、上市公司、创新型中小企业等在制度设计、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等方面,提供一个关于数智碳中和创新要素集聚和整合的视角,最终助推数字经济支持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

数字经济支撑绿色经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1福建省产业园区数智碳中和资源禀赋分析

  1.1福建省产业园区情况概览

  (1)产业园区数量及地域分布。根据企查查数据,截至2023年8月13日㊀,福建省辖区共有309家产业园区。其中,厦门、泉州、福州、漳州和三明产业园区数量居前,分别为82家、80家、79家、21家和14家,产业园区数量占比分别为27%、26%、26%、7%和4%。其他产业园区分布在晋江、莆田、龙岩、宁德、南平、永安、石狮、南安和龙海等地。

  (2)产业园区入驻企业的数量分布。根据企查查数据,截至2023年8月13日,福建省辖区内309个产业园区,共入驻65 739家企业,平均每个产业园区入驻213家企业。从入驻企业总数来看,厦门、福州、泉州入驻企业排名居前,莆田、三明、漳州的入驻企业总数也超过1 000家。

  在309家产业园区中,厦门国家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厦门火炬高新区”)入驻企业数量最多,为19 090家。厦门出口加工区入驻企业数量为6 330家,排名第二。厦门市软件园(前埔东路)、厦门火炬翔安产业区、福州软件园C区、福州出口加工区、海西(石狮)电子商务产业园、厦门软件园(曾厝垵西路)、福州保税港、1971文创园、厦门软件园三期B区等园区入驻企业数量超过1 000家。从园区入驻企业密度来看,园区入驻企业的数量和园区面积有一定关联度。入驻企业密度也受到产业园区的定位,入驻企业的类型,产业园区所在地,以及规划建设的时间等因素影响。

  1.2福建省代表性产业园区数智碳中和资源禀赋分析

  接下来对福建省规模较大、在数智碳中和领域较为典型的产业园区进行分析,本文选取厦门火炬高新区、厦门软件园和福州软件园作为案例,梳理相关园区在数智碳中和领域的资源禀赋。

  1.厦门火炬高新区

  厦门火炬高新区入驻企业数量居福建省首位,园区重点产业包括平板显示、软件与信息服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计算机与通信设备产业、电力电器产业。其中与数智碳中和密切相关的产业详见表1。

数字经济支撑绿色经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基于对重点发展产业和园区入驻企业的梳理,对厦门火炬高新区在数智碳中和领域的资源禀赋总结如下:

  (1)在双碳领域,园区拥有锂电池、储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的电源和电网侧多家全球和国内领先企业,包括厦门时代(全球最大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制造企业)、海辰储能(专业储能领军者,拥有储能电池关键技术)、科华数据(不间断电源产品的国产领先品牌)、中创新航(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厦门工厂是其单体产能最大的生产基地)。园区这些在双碳领域拥有资源禀赋的企业,覆盖“源—网—荷—储”整条电力的生产、传输、消费和消纳路径,为建立和完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保障,直接致力于绿色经济相关产业发展。

  (2)在数字经济方面,园区拥有通信及智能技术领域的基础设施和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比如网宿科技(CNCERT网络安全应急服务支撑单位,CDN领域首家入选企业,全国最大的CDN和IDC综合服务提供商)、瑞为技术(国内领先的图像感知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美亚柏科(电子数据取证和公安大数据领域全球最大规模技术提供方)、精图信息(国内领先的空间信息综合服务商)。还拥有核心材料和零部件的提供商,包括瀚天天成(全球第二大、中国第一大碳化硅半导体纯外延晶片生产商)、云知声(生产出全球首款面向物联网的人工智能芯片)、联芯集成电路制造(国内40纳米和28纳米制程良率最高的芯片制造企业)、天马微电子(在低温多晶硅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LTPS手机面板市场占有率已连续4年全球第一),以及拥有海量用户的互联网企业美图(旗下矩阵产品拥有超24亿用户)、美柚(全国最大的纯女性互联网平台)等。园区企业覆盖通信基础设施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人工智能应用及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半导体产业链Fa-bless和Foundry模式)、垂直领域的应用服务提供商,拥有较为丰富和多元化的数字经济禀赋资源。

  2.厦门软件园

  厦门软件园包括软件园孵化基地(一期)、软件园产业基地(二期)和厦门软件园三期。在数智碳中和领域,厦门软件园的资源禀赋侧重于数字经济及其支撑产业。厦门软件园以“4+2”产业细分领域为先导,明确发展“大数据信息安全、动漫游戏、电子商务、智慧城市应用、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和移动互联”六大重点领域,具体见表2。

数字经济支撑绿色经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对厦门软件园入驻企业的数智碳中和资源禀赋总结如下:厦门信息集团,致力于信息化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的厦门市属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国网信通亿力科技,企业数据、地理信息、协同办公、车辆管理、配网信息化技术、应用及服务的综合型供应商;万安智能,聚焦“泛地产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服务数智化升级”,提供“一站式”数智化综合解决方案;四三九九,互联网休闲娱乐平台及游戏的发行商、研发商、运营商;吉比特,网络游戏创意策划、研发制作及商业化运营;美亚柏科,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智能化网络开源情报和智能装备制造;易联众,数据链为基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卫生健康等民生领域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厦门软件园可以强化园区企业之间的对接,基于相关企业的所处行业、商业模式、业务特点和资源禀赋,借助产业和解决方案创新、数智碳中和赋能、订单和渠道拓展等途径,进一步服务于数智碳中和方案的实施。

  3.福州软件园(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

  福州软件园通过实施“三大计划”、搭建“七大平台”,完善若干项配套,致力于打造“软件信息、光电芯片、大数据应用”三大产业。接下来对福州软件园发展数智碳中和的实施经验及资源禀赋进行梳理。福州软件园目前已经实施“数字精英孵化计划”“苗圃计划”和“榕树计划”,具体见表3。

数字经济支撑绿色经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福州软件园目前已经搭建华为软件开发云、知创福建、基金大厦、五凤论见、软件交易中心、海峡人力资源产业园、鲲鹏赛道适配中心七大平台,具体见表4。

数字经济支撑绿色经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此外,福州软件园还通过打造“智慧园区”、线下“一站式”服务平台、线上“保姆式”服务平台,在人才教育、住宿、医疗、生活等方面提供“贴心式”服务配套的方式,搭建和汇聚数智碳中和的相关资源禀赋。

  2福建省产业园区数智碳中和实施建议

  基于上述对福建省产业园区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禀赋的梳理,接下来从园区管理和技术及解决方案两个视角,提出福建省产业园区数智碳中和实施的建议,用于提升园区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1园区管理视角:顶层制度设计和平台建立

  (1)加强信息互通,消除“信息孤岛”。关于入驻企业的信息,各产业园区目前已经拥有较为充分的掌握。然而,同一园区不同入驻企业之间、同一城市的不同园区之间,本省辖区内不同城市的园区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孤岛现象。建议在全省范围内,依托先进、可靠、有效的数字解决方案的实施,自上而下建立相应的数据中心和信息平台,进而促进园区不同企业之间、不同园区之间的信息互通,利用数据中心和信息平台对园区信息进行系统、充分、准确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共享,有效梳理出各园区及其入驻企业所拥有的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禀赋,充分了解和备足数智碳中和解决方案实施所需的“弹药”,以供后续的资源对接和整合所用,最终提升园区的空间、能源、数据、人力等资源的组织与调配能力。此外,对园区数据要素资产的系统梳理,也是数智碳中和方案实施的重要一环。

  (2)完善机制设计,强化资源对接。福建辖区的园区入驻企业中,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禀赋,既有宁德时代、闽东电力、睿能科技、海辰储能、科华数据这样的绿色经济代表性企业,也有华为、字节跳动、厦门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美亚柏科、比特大陆、美图等数字经济代表性企业。建议借鉴福州软件园的经验,将“鲲鹏赛道—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全链条、差异化的创新创业“苗圃计划”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同时,依托数字化平台、在信息充分互通的基础上,产业园区之间可以构建资源整合机制,实现数实融合。定期举办线上或线下交流会,让园区与园区、不同园区的入驻企业、同一园区的不同企业之间能够更好地了解对方的禀赋和需求,充分对接业务、开拓订单和对外赋能。

  此外,产业园区可以尝试突破福建省的范围,立足自身的区位优势,以及龙头企业的辐射效应,向省外相关园区和企业进行拓展,获取数智碳中和的相关资源。比如:福州、宁德、南平、三明等地的产业园区强化与长三角地区的园区和企业的交流,厦门、漳州、泉州等地的产业园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园区和企业进行对接,龙岩等地的产业园区与湖南、江西等地的园区和企业进行对接。

  (3)提供体系化的赋能配套,促进产业集聚。具体而言:

  一是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要,匹配园区的产业基因,基于供应链“补链、强链”的思维和产业链上下游的视角,引入更多在数智碳中和领域的龙头企业、优秀企业的总部或分支机构入园,从而实现园区产业基因的进化。

  二是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和母基金的作用,将招商引资和配套投资联系起来。产业园区可以系统性梳理从事数智碳中和领域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和并购投资的投资机构,建立和定期更新投资机构名录。一方面,这些投资机构可以为园区企业带来资金和投后服务的支持;另一方面,这些投资机构拥有数量庞大的已投企业库,这些企业也是未来可能入驻园区的潜在标的,同时投资机构的这些已投企业也可能和园区入驻企业在业务、资源方面有着诸多对接的可能。

  三是发挥园区入驻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企业风险投资)的作用。CVC投资主体背后是一家具有产业背景的公司,与一般风险投资机构不同,CVC不再仅仅将投资的财务回报放在首位,而是更多立足自身所处行业和产业链,有针对性投资具有技术、产品、团队优势的企业,旨在获取被投企业的产业资源和禀赋。未来,CVC甚至可能主导上市公司等龙头企业对被投企业的收购。因此,用好园区入驻企业的CVC资源,不仅能为园区企业提供创业所需要的资本,同时也能将CVC相关产业资源导入被投企业,更好地实现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

  四是建立产业园区与全国知名的券商投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咨询机构等中介机构建立长期对接机制。一方面,这些中介机构拥有大量的企业客户,未来可能入驻园区或与园区企业资源对接;另一方面,这些中介机构本身也拥有开拓业务的需求,能够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的资本市场服务,满足园区企业产业和资本市场的相关需求。

  五是建议产业园区与清科集团、投中集团等中国创业与投资综合服务商进行对接,清科集团和投中集团等拥有中国创业企业和创投机构的海量数据和资源,能够在招商引资、投资机构对接、产业及金融研究服务和数据服务、资本市场中介机构服务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六是建议产业园区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对接。第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能力,与园区入驻企业的产业化应用的研发资源相得益彰,对双方各自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够产生有效的协同作用。第二,依托园区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与入驻企业的联结,能够有效降低入驻企业成本和促进高校就业。对入驻企业特别是初创期企业而言,可以嫁接高校的设备、实验室等研究资源。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同时,获得较低的人力成本。对高校和科研院所而言,入驻企业为学生提供了产业实践基地,也能够为促进学生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

  (4)完善配套,让人才真正安居乐业。园区的核心在企业,企业的核心是人才。每一位人才每天都对创业环境都有着最直观的感受,园区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体验,只有安居才能乐业。从生活保障和安全感方面,产业园区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为人才的稳定舒适居住、子女教育和便利医疗提供有效保障;从工作和生活体验方面,园区需要考虑相应的交通、餐饮、购物、咖啡饮品店、学习、社交、停车、电动车充电设施等各个细节。因此,人才配套不仅包括居住、医疗和教育等“硬配套”,更体现在园区管理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数字经济支撑绿色经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2.2技术和解决方案视角:智慧园区助力“碳中和”

  (1)因地制宜,依托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提升产业园区的绿电消纳。福建省在陆上风电、海上风电、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等绿电领域拥有较好的资源禀赋,同时在核电等领域也拥有较好基础。建议产业园区依托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以及“西电东输”等途径,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端统筹提升绿色电力的消纳。平潭在全岛实现绿色电力全覆盖的经验值得借鉴。同时,建议尝试以园区为单位,通过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等方式,运用热电联产、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等技术,实现将生活垃圾转变为清洁能源,在提供能源和电力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降低园区活动的碳足迹。

  (2)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利用碳中和激励机制提升园区企业活力。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产业园区可以帮助相关入驻企业理顺绿电交易机制,做好相关政策的辅导和咨询,帮助园区相关企业更顺畅地运用碳排放配额政策,借助绿色电力证书及其交易,来激发电源侧企业的活力。此外,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已于2024年1月重启,林业碳汇(永安林业、福建金森)、废油脂利用(卓越新能源)、甲烷综合利用等企业都有可能拓展新的盈利模式。建议产业园区提前对园区内相关企业进行梳理,提前做好辅导和宣传工作,帮助相关企业充分把握政策红利。

  (3)在园区建设的阶段,应用数智碳中和技术解决方案。第一,在园区楼宇建设的过程中,实施智能楼宇建设思路,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在综合考虑建设成本和后续效益的前提下,通过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方案,使用新型环保材料,优化公共与办公区域照明,供暖、空调等相关节能措施。第二,在当今算力重要性日益提升的环境下,数据中心一方面成为提升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成为碳排放的“大户”。在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非晶合金等符合一级能效和二级能效的节能变压器,运用液冷等先进的数据中心冷却系统保障散热及安全,也可以通过“东数西算”等途径,提前规划和对接省外相关算力资源。

  (4)在园区运营阶段,依托园区数据驾驶舱、使用碳计算模型,提升园区运营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具体而言:

  一是数据采集和监控。使用传感器、高级仪表和数字控制装置,监控边缘的各种系统,从园区的各个基础设施、终端、应用中获取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等应用进行高效分析并统一展示,帮助实现能耗的自动监测与控制,实现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智慧化。

  二是交通网络。运用交通道路和设施监控、停车管理、收费控制、车位状态检测、交通资产优化等交通管理系统,以及道路照明、交通安全和监控等周边系统,优化园区交通管理的监控和控制工作。运用园区智慧交通系统,对充电桩基础设施、电动车换电设施、车辆到电网(Vehicle-to-grid,V2G)等开放数据接口,提升相关能源解决方案的运营效率。

  三是安防管理。运用视频安全管理、危机管理、门禁管理、数字围栏、增强现实、热力图、态势感知等应用,通过边缘计算系统处理采集的终端数据,实现园区的系统、可视化安全管理。

  四是企业服务。通过运用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边缘平台、办公空间调度、会议室预定、访客管理等平台系统,提升园区的管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碳排放。

  (5)建设智慧工厂,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碳排放。在衡量成本的前提下,基于顶层设计、用例开发、路径规划和实施落地的思路建设智慧工厂。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计算,提升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赋能产品研产供销等全流程,包括智能排班、物料智能预警管理、智能需求预测与计划,优化产品生产交付等。智慧工厂是提升制造业企业生产力,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

  3结语

  运用数字经济助推绿色经济发展,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本文以福建省产业园区为例,首先梳理了福建省产业园区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资源禀赋,继而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从顶层制度设计和平台建立、技术和解决方案两个视角,提出数字经济支撑绿色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希望能够为监管层、产业园区和园区入驻企业,在产业发展、园区治理、创业创新等方面提供一个参考视角。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A/OL].(2021-02-02)[2023-11-10].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9号[A/OL].(2021-02-02)[2023-11-10].

  [3]赵涛,张智,梁上坤.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0,36(10):65-76.

  [4]王开科,吴国兵,章贵军.数字经济发展改善了生产效率吗[J].经济学家,2020(10):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