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赋制度到现代税收体系:历史经验与财税改革的启示论文

2024-06-25 14:10:52 来源: 作者:liangnanxi
摘要: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有着重大的影响。田赋制度是古代税收体系的典型代表,现代税收体系是在社会发展和制度变革的背景下逐渐形成。使用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田赋制度与现代税收体系在税基和税负、税制设计和税率制订、税收征收和管理,以及财政监督与透明度方面的差异,提出灵活应对经济和科技变革、保持税负的平衡,以及注重社会公平的税收政策调整建议,以期为未来的税收政策改革提供实质性参考。
摘要: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有着重大的影响。田赋制度是古代税收体系的典型代表,现代税收体系是在社会发展和制度变革的背景下逐渐形成。使用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田赋制度与现代税收体系在税基和税负、税制设计和税率制订、税收征收和管理,以及财政监督与透明度方面的差异,提出灵活应对经济和科技变革、保持税负的平衡,以及注重社会公平的税收政策调整建议,以期为未来的税收政策改革提供实质性参考。
关键词:田赋制度;现代税收体系;财税改革
0引言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都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制度的变革,税收制度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历史上的税收制度及其演变,与现代税收体系进行对比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从古代的田赋制度到现代的税收体系,税收制度的演变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田赋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的典型税收形式,以土地为基础,从农民的产出中征收税款[1]。这个制度在古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财政和社会调控作用。而现代的税收体系则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包括所得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多种形式[2]。现代税收体系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旨在适应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和财政需求。
通过对田赋制度与现代税收体系的对比研究,可以揭示税收制度的演化规律和制度设计的原则。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税收制度的发展趋势和改革方向。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可以探索如何优化现代税收体系,提高税收征收的效率和公平性,推动财税改革的进程。此外,研究税收制度的演变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建立稳定、可持续的财政收入来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繁荣。
1田赋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田赋制度是中国古代财税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社会对土地产权和农业生产的管理需求,其基本原理是按照土地面积和产量确定农民的纳税义务[3]。《尚书·周书·田产》记载:“颂曰:予敢告尔!予无宝曰田,无尊曰家;人亦有田则兴,人亦有庐则息。有田庶士,其食多矣;有室奇士,其服多矣。有穀必伤,则财寡;财寡则用什均;用什均,则礼义明;礼义明则定德;定德则合宜矣。”这段古文通过夸赞田地的重要性和农民的作用,表达了田赋制度的核心思想。田地不仅是士人的财富和谋生之本,也是社会稳定和道德秩序的基石。同时也强调了在田赋征收和税负分配方面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通过平均分配的方式确保了田赋的合理使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田赋制度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改革与调整。田赋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随后在秦汉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春秋战国时期,田赋制度以封建领主为中心,土地被分配给封建贵族和军事家族。例如《战国策·齐策》记载:“齐地方千里,封国二百八十,列侯伯子男丁五十六人,列侯封所得三十五乡,而高敖齐兼封不絜之地。齐王虽多厚赐,官田甚广而田赋虽繁,其民愈贫焉。”这种制度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贵族统治。《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之时,诸侯割割地立城郭。均田则侵百姓,赋敛则怨长吏。”秦朝实行均田制,通过将土地分配为等额的田地,实现了纳税的均等化和中央集权的加强。田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贫富差距。《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春秋冬尝改法,奈民困急,而推国贫富,因以均输,以行自高至下。汉朝时期考虑到人民的困苦和国家贫富不均的问题,实行实施“均输法”。按照人口数量的高低,进行土地平均分配,从上至下执行。对农民进行耕作能力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纳税数量,增加了征税的准确性。隋唐时期出现土地分类调查和对地主、富商的征税[4]。宋代开征对商业、手工业和工艺品等的税收。随着时间的推移,征税方式逐渐从以地为单位转变为以户为单位纳税。例如,宋代实行的亩税制,以户为单位进行纳税[5]。在明清时期,除田赋制度外,逐渐增加了对商业、手工业和工艺品的税收,以扩大政府的财政收入[6]。
总体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政需求的变化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田赋制度不断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田赋制度在古代中国的历史演进中表现出了从封建制度到集权制度的转变、从等额征税到个体评估的变化、从土地为主的征税方式到多元化的税种的增加等特点。这些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财政需求的变化及统治者对税收征收的控制和调整。
2现代税收政策的概述与演进
2.1现代税收政策的定义和目标
现代税收政策是指国家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实施的税收制度和管理措施[2]。它涉及各种税收领域,如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财产税等,旨在为政府提供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资源再分配和社会公平。
现代税收政策具体目标分为以下5类:①提供财政收入。税收是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现代税收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为政府筹集资金,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如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②促进经济发展。税收政策可通过激励经济活动来促进经济发展。降低税率或提供税收优惠可以鼓励个人和企业投资、创业和消费,增加经济活动和就业机会。③实现资源再分配。税收可以帮助实现财富再分配和社会公平。通过适当的税收重担安排和进步税率制度,税收政策可以减轻贫困人群的负担,减少财富差距,实现更公正的社会分配。④调节经济结构。税收政策可以用于调节不同部门和产业之间的平衡。通过采取差别税率、减免政策和税收激励,政府可以引导资源流向战略性产业、绿色经济和创新领域,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⑤维护社会稳定。税收政策也可以作为社会稳定的工具。通过纳税人的贡献感和公平感,税收政策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减少社会不满情绪和不公平现象。
2.2现代税收政策的演进和改革
中国的现代税收政策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重要的演进和改革过程[7]。
经济体制改革初期(1978年—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放开市场经济,税收制度也开始改革。这一阶段的税收政策主要集中在调整税制结构、引入税收法规、建立现代税收制度框架等方面。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施工商税改革和所得税试点,逐步引入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个税改革(20世纪90年代—2005年):这一时期,在税制改革中,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成为重点。1994年,中国实行了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并逐步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税收调节力度,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征税,以促进收入再分配和社会公平。
增值税改革(1994—2016年):中国逐步推行了增值税改革,取消了原来的各类商品和劳务税,引入了统一的增值税制度。随着改革的推进,增值税逐步扩大纳税范围,降低税率水平,并实施不同行业差别税率的政策,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
财税体制改革(2000年至今):中国在2003年启动了财税体制改革,旨在加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完善税收分权、促进行政权力下放。这一改革涉及国税和地税的合并,建立了统一的税务机构,实现了税务一体化管理,提高了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协调性。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均衡,中国还实施了一系列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例如,支持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农业税收政策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也在推进现代化税收征管系统的建设。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建立了电子税务局、税收信息管理和税务大数据平台等,提高了税收征管的便利性、准确性和效率性。
总体而言,中国的现代税收政策演进和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建立现代化税收制度,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实现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并促进经济发展、资源再分配和社会公平。这些改革和政策调整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变化和需求的不断演进而进行的,以适应新的发展挑战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3田赋制度与现代税收政策的比较
3.1税基和税负
田赋制度是古代农业社会中的一种征税方式,其基本依据是土地面积和农作物产量[1]。农民按照所占用的土地面积或者农作物产量来缴纳税款。不同的土地面积或者产量对应着不同的税负。一般来说,土地面积较大或者产量较高的农户需要缴纳更多的税款。
现代税收政策的收入依据更加多元化,根据不同税种的特点,收入依据主要包括个人收入、企业盈利、资产价值、交易交易等[2]。通过对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和交易进行征税。税负的分配可以根据个人或企业的收入水平、利润率、资产价值等进行划分。通常情况下,收入较高的个人或企业需要缴纳更高比例的税款。
3.2税制设计和税率制定
田赋制度的税率设计相对简单且较为刚性,一般以固定的比例或金额来征收税款。在古代社会,税率通常是由统治者或地方政府制定的[6],根据土地面积或产量来确定相应的税额。一般没有灵活的容忍度,税务部门往往通过严格的征收来确保税款的收取。
现代税收政策的税率设计更加复杂和灵活。税率的设定可以根据不同税种和不同收入来源进行差异化调整[7]。根据不同收入水平设立多个档次,高收入者需要承担较高的税率,而低收入者可以享受更低的税率或免税额。税务部门可以通过设立税收减免、抵扣、豁免和优惠等机制,根据经济和社会需要来调整税收负担的公平性[2]。此外,现代税制设计也注重避免税收漏税和逃税问题,通过税收治理和合规措施来确保纳税人的遵法纳税。
3.3税收征收和管理
3.3.1收取方式
田赋制度通常以实物形式收取税款,即农民应将一定比例的产出或农产品交给政府或地方官员作为税款。这种方式涉及实物交付和物资调配的过程。现代税收政策主要采用货币形式收取税款,纳税人需要将应缴税额以货币的形式交纳给税务机关。这种方式更加便捷,可以通过银行转账、电子支付和现金交纳等多种方式进行。
3.3.2征收手段
田赋制度的征收主要依靠地方管理,税收征管和执法相对简单,通常由地方官员或政府监察官征收[3]。他们负责核查土地面积或产量,并确保农民缴纳相应的税款。而现代税收体系的复杂性和广泛性要求更加强化税收征管和执法能力。现代税收政策采用了更加多样化的征收手段。税务机关通过税务登记、申报纳税、核验和执法检查等方式来征收税款。同时,税务机关还可以使用行政强制手段,如强制执行和罚款,以确保纳税人按法律规定履行纳税义务。
3.3.3技术支持
田赋制度时代技术相对简单,征收过程主要依赖手工核算和记录[8]。相关信息和数据主要以纸质形式存档,征收精度和效率可能较低。现代税收政策借助先进的技术支持来提高征收的效率和准确性。现代税收体系建立高效而严密的税务管理机构,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数据共享和合作,加强对税收的监督和执法力度,防止逃税和避税行为,维护税收公平和社会秩序。税务管理机关采用计算机系统和税务软件来处理大量的纳税人数据,实现自动化的报税和核验。同时,电子税务和在线平台也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纳税服务。
3.4财政监督与透明度
在田赋制度中,财政监督主要由地方官员或政府监察官来执行[3]。他们负责核查土地面积或产量,并确保农民按规定缴纳税款。然而,由于制度的局限性和权力集中的问题,财政监督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现代税收政策建立了完善的财政监督体系。这包括设立专门的税务机关和独立的审计机构,负责监督税收征管和财政支出。税务机关通过税务稽查、风险分析、数据比对等手段来加强税收征管,审计机构则对政府财政收支进行独立审计,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和透明。
公开透明度方面,田赋制度中的财政信息和税收征收情况通常缺乏公开和透明度。这是因为权力较为集中,相关信息可能受到限制,农民和公众对税收的了解程度有限。现代税收政策注重公开透明度,要求政府在税收征管和财政支出方面提供相关信息。政府应向纳税人公开税收政策、税务规定、征收程序以及财政收支情况[9]。此外,一些国家还建立了在线税务平台和电子税务系统,使纳税人能够方便地查看个人税务信息和应缴税款。
4田赋制度对现代税收政策的启示
田赋制度在古代农耕社会中是一种合理的税收形式,并不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和改革。现代社会的税收体系也应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需要,与时俱进,灵活适应不同阶段和领域的经济发展需求。
4.1平衡公平性与效率
在设计和改革现代税收制度时,平衡公平与效率是一个关键考虑因素。田赋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税收制度,与现代社会的税收体系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对比田赋制度和现代社会的税收公平性考量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的经济和社会背景。
4.1.1简化税制
田赋制度相对简单,税率基于土地面积征收,过于复杂的税制可能导致逃税和避税行为,不利于公平和效率。现代税收体系可以借鉴这种简单有效的原则,简化现代税收制度。如通过减少税收种类、简化纳税程序,可以提升税收政策的透明度和执行效率,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4.1.2突出纳税人的负担能力
田赋制度对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并没有进行充分考虑。现代税收政策需引以为戒,可以通过收入调节、个人所得税的渐进税率等方式,更好地体现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并确保公平性。通过区分不同收入水平的纳税人,将税负合理地分配给各个群体,进一步平衡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和效率。
4.1.3市场机制引导
田赋制度是一种地方税收制度,依靠当地土地收益进行征税。现代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经济发展和税收收入。例如,鼓励产业结构优化、创新创业和就业增长,从而增加税收来源。这种方式可以使税收分配更加公平,同时提高整体经济效率。
4.1.4社会保障与税收政策相结合
田赋制度并未涉及社会保障问题。现代税收政策可以结合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税收收入的再分配,实现贫富差距的缩小和社会公平的提升。此外,设立适当的税收专项资金,用于社会公共事业和福利项目,可以提高税收政策的效率和公平性。
4.2培养纳税意识与合规行为
田赋制度中纳税意识的培养和税收合规行为主要涉及责任意识、透明公正、教育宣传和奖惩激励。这些经验对于现代税收政策同样适用,有助于培养纳税人的自觉性和合规行为,促进税收的有效征收和财政的健康发展。
在纳税责任意识培养方面,田赋制度要求农民按照规定缴纳税款,这源于农民的责任意识。农民认识到缴纳税款是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是参与公共事务的一种义务。这种责任意识对于现代税收政策同样重要,纳税人需要认识到纳税是对公共利益的贡献,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透明公正方面,田赋制度相对简单,纳税人可直接理解和评估税务规定。纳税人清楚了解自己应缴纳的税款,以及税款的使用情况。这种透明公正的原则有助于增强纳税人的税收合规意识和参与感。但现代税收制度往往更加复杂,缺乏透明度。现代税收政策同样要进一步提高税收制度的透明度,包括公开和解释税收法规、减少税务漏洞,以及建立问责制度,让纳税人能够了解和评估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和效率性。提供清晰而准确的税收信息和使用情况,建立一种公平的税收环境,使纳税人更愿意遵守税法规定。
在教育宣传方面,在田赋制度中,地方官员会借助口头宣传、示范案例等方式,对纳税义务进行教育和宣传。这有助于培养农民的纳税自觉性和合规行为。现代税收政策同样需要进行税收教育宣传。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定期组织纳税人教育和培训活动,向纳税人提供税收知识和申报技巧的培训,帮助他们理解税收制度和规定,提高纳税人对纳税义务的认知,从而促使纳税人主动遵守税法规定。
在奖惩激励方面,在田赋制度中,地方官员常常通过授予一定的荣誉称号、减免赋税、推荐升迁等方式激励纳税人按时缴纳税款。这种奖惩机制能够鼓励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增强他们的税收合规行为。现代税收政策可以借鉴这一点,建立奖惩机制,鼓励纳税人守法纳税和诚实申报。通过给予及时和明确的税收减免、优惠和奖励,设立纳税人荣誉称号激励纳税人履行税收义务。同时,对于逃税、偷税和其他违法行为,要加强执法力度,依法给予处罚,形成威慑力。
4.3科技赋能现代税收管理
鉴于田赋制度的经验,并结合现代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税收征收与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降低税收漏税和逃税的风险。
4.3.1数据整合和分析
利用现代大数据技术,对税收征收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数据整合和分析。通过整合来自不同部门和来源的数据,可以实现全面性和准确性的税收信息管理。例如,将纳税人的个人信息、财务数据以及其他行业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和不合规行为。
4.3.2智能化风险识别
应用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发展智能化的风险识别系统。通过分析大量的历史数据和模型训练,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异常模式和高风险地点,提前预警潜在的漏税和逃税行为。同时,智能化系统还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提高准确性和效率。
4.3.3数字化征收和报税
推行电子报税系统和在线申报平台,实现数字化的征收和报税流程。纳税人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提交申报信息,实现自动计算和预填报,减少错误和遗漏。税务部门则可以实时监控和审查申报数据,提高审查效率和准确性。
4.3.4监控与反欺诈
利用现代技术建立监控系统,对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风险评估。例如,通过视频监控、交易数据分析和智能识别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涉及税收的虚假交易、资金转移和隐匿收入等行为,减少逃税和偷漏税的风险。
4.3.5数据共享和合作
加强税务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合作。通过共享和整合各方的数据资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纳税人的经济状况和资金流动,促进税收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现代税收政策可以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以便更有效地识别和应对跨境税收规避。
综上所述,将现代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税收征收与管理,通过数据分析、智能化手段和数字化工具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准确性。与此同时可以降低税收漏税和逃税的风险,帮助税务部门更好地实现全面监控、精确预警和科学决策,推动税收征管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5结语
本文从田赋制度到现代税收体系的历史经验出发,深入比较两者的演变轨迹,旨在为财税改革提供实质性的启示。通过对古代田赋制度的起源、发展与现代税收体系的概述和演进进行细致对比,不仅深刻认识到税收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提炼出了多方面的启示,为未来的财税改革指明了方向。
首先,从田赋制度的简单直接到现代税收体系的多元复杂,看到了税基的演变。田赋制度注重土地,而现代税收体系更加广泛覆盖各个领域。然而,也看到了在追求多元化的同时,需要保持税负的平衡,避免不当负担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其次,在税制设计和税率制定方面,田赋制度的简单性提供了简化税制、突出纳税人负担能力的思路。这对于现代税收政策的演进和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使研究者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在税收征收和管理方面,科技的发展为现代税收管理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从数据整合和分析到智能化风险识别,再到数字化征收和报税,这些技术手段为提高效率、降低风险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也要在科技应用的同时关注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以确保税收体系的稳健运行。最后,从平衡公平性与效率、培养纳税意识与合规行为到科技赋能现代税收管理,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这些建议旨在为财税改革提供实际可行的方向。通过结合历史经验和现代实践,有望建设更加公正、高效的财政管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翊刚,陈光焱.中国赋税史[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3.
[2]陈少克,王银迪.我国现代税收制度建设中的直接税改革[J].税务与经济,2019(5):90-95.
[3]陈明光,郑学檬.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历史研究,2001(1):152-168.
[4]陈明光.唐朝“两税法”税制要素欠缺析论[J].厦门大学学报,2022,73(4):70-85.
[5]宋宏飞.论北宋的田赋制度管理及法律调整[J].农业考古,2010(4):328-331,339.
[6]陈仁鹏.表达与实践:清代田赋征收制度的婵变即困境[J].社会科学,2022(9):80-91.
[7]孙玉栋,庞伟.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代税收制度完善建议[J].税务研究,2021(6):45-50.
[8]孙文学.中国赋税思想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9]杨剑.基于现代税收制度改革的国家税收治理创新研究[J].经济师,2019(8):107,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