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 ”目标下煤炭企业绿色转型路径与绩效论文

2024-06-25 10:44:46 来源: 作者:liangnanxi
摘要:煤炭企业绿色转型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有重要影响,借助扎根理论对兖矿能源和中国神华的绿色转型路径进行质性研究。研究表明,两家企业绿色转型路径有共同之处:在外部动力驱动下制定绿色转型战略、强化内部支撑、并购重组、拓展产业链、技术研发、发展新能源等。通过绿色转型绩效分析发现,两家企业在财务、环境和社会绩效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
摘要:煤炭企业绿色转型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有重要影响,借助扎根理论对兖矿能源和中国神华的绿色转型路径进行质性研究。研究表明,两家企业绿色转型路径有共同之处:在外部动力驱动下制定绿色转型战略、强化内部支撑、并购重组、拓展产业链、技术研发、发展新能源等。通过绿色转型绩效分析发现,两家企业在财务、环境和社会绩效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扎根理论;煤炭企业;绿色转型路径;三重绩效
0引言
2020年我国提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目标[1]。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节能降碳技术研发及应用,加强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以此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和工业生产重要原料,具有高碳、污染的特点,该行业绿色转型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2-3]。基于此,本文借助扎根理论对兖矿能源和中国神华绿色转型路径展开质性研究,以期为煤炭企业绿色转型提供理论指导。
1文献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4]认为绿色转型是以资源集约、环境保护为导向,以绿色理念、绿色创新为支撑,促使企业向可持续发展迈进的动态过程,贯穿工业价值链的全部环节。孙凌宇[5]认为,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是一种顺应外在环境发展的、实现自身可持续成长的战略行为。于连超等[6]认为工业企业绿色转型是指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来制定绿色战略规划,利用绿色创新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
在绿色转型路径方面,车亮亮等[7]对冀中能源进行单案例研究,总结出其绿色转型模式,即以绿色转型战略为导向,以自身绿色转型能力建设为支撑,在煤炭全生命周期展开绿色转型。路诗建[8]认为清洁能源发展(CCUS)技术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关键。邓铭江等[9]指出新疆能源系统要推进绿色转型,可以通过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开发清洁能源发展(CCUS)技术以及储能新方式等手段来实现。
综上,目前绿色转型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某个区域或者某个行业,关于煤炭企业绿色转型路径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为单案例研究,缺乏双案例或多案例的质性研究。因此,本文借助扎根理论分析兖矿能源和中国神华绿色转型的路径,探索煤炭企业绿色转型的共性,以期为煤炭企业绿色转型提供理论指导。
2研究设计
2.1研究方法
1967年,Glaser和Strauss首次提出扎根理论,在访谈资料或者各种渠道获取的真实资料的基础上,对某些问题或者现象,通过循环往复的系统化归纳程序推导出理论模型的质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方法的核心是分析资料并进行初级编码,将其范畴化并得出主范畴,确定一条串连各个主范畴的故事线并不断修正理论直至饱和[10]。本文遵循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先通过三级编码对搜集并初步整理的资料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然后系统归纳出煤炭企业绿色转型的路径,借此为其他煤炭企业绿色转型提供借鉴。
2.2案例选择
案例选择的标准是:第一,该企业正在进行绿色转型或已完成绿色转型;第二,该企业有关绿色转型的信息资料较为丰富且容易获取;第三,案例能够代表央企和地方煤炭企业。基于此,经过比较最终选择中国神华作为央企代表,选择兖矿能源作为地方国企代表。中国神华(股票代码:601088)是全国煤炭行业的龙头,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兖矿能源(股票代码:600188)是山东省地方煤炭行业龙头,山东能源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两家企业均为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信息丰富;均以煤炭生产经营为主,具有可比性。
2.3资料的收集整理
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中,认为一切都是数据,即所有形式的资料都可以作为分析的数据[11]。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一是通过网络搜索关于中国神华和兖矿能源绿色转型方面的新闻报道、专家评述及相关言论;二是企业官方网站、煤炭行业发展动态及企业业务情况等资料;三是两家企业近5年年报、半年报和环境、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中提及绿色转型方面的内容。把各个渠道收集的原始资料的80%用于扎根理论分析,剩余的20%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
3范畴提炼与模型构建
3.1开放性译码
开放性译码指把收集到的资料数据打碎后,重新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整理和归纳,将其概念化、范畴化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将获取的资料数据进行缩编,聚敛所研究的问题。该过程需要研究者保持客观和中立。概念及范畴的命名可以“自创”、小组讨论、从资料数据中提取。
3.1.1兖矿能源开放性译码
根据以上方法,围绕“绿色转型路径”这一核心讨论问题,对收集整理的兖矿能源资料进行开放性译码,提炼出43个概念,17个初始范畴,部分指标见表1。
3.1.2中国神华开放性译码
通过对搜集到的中国神华资料进行分析,一共得到55个概念,17个初始范畴,部分开放性译码见表2。
3.2主轴译码
主轴译码主要是分析范畴与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得出主范畴。通过不断分析各初始范畴所属的类属,对开放性译码得出的初始范畴进行分类归纳。
3.2.1兖矿能源主轴译码
按照以上方法,对兖矿能源绿色转型开放性译码进行分析梳理,得出绿色转型战略及规划、跨空间绿色转型路径、跨时间绿色转型路径、内部转型基础、外部转型动力5个主范畴,具体见表3。
3.2.2中国神华主轴译码
在主轴译码阶段,通过对所得中国神华进行绿色转型的初始范畴进行不断分析比较,按照一定逻辑得到绿色转型战略及规划、跨空间绿色转型路径、跨时间绿色转型路径、内部转型基础、外部转型动力5个主范畴。具体内容见表4。
3.3选择性译码
选择性译码主要是通过对主范畴进行进一步不断比较,综合所有范畴,找出能够提纲挈领的核心范畴,以此来尝试构建相关理论模型。
3.3.1兖矿能源选择性译码
兖矿能源绿色转型的故事线可以描述为:在“双碳”目标下,企业受政策支持、行业竞争等外部因素影响,制定绿色转型战略。以安全生产为前提,完善机制,进行数字化建设,依托自身资金、资源、人才等优势,从跨时间和跨空间两个维度进行绿色转型。跨时间维度从技术研发、发展新能源、发展洁净煤及对内投资等方面入手;跨空间维度则进行并购重组、拓展产业链等来提高煤炭规模效益,提升煤炭价值,最终实现企业绿色发展的目标。据此,构建兖矿能源绿色转型路径的理论模型见图1。
3.3.2中国神华选择性译码
中国神华绿色转型故事线可以描述为:在“双碳”目标下,企业制定绿色转型战略;以安全生产为前提,完善机制,依托自身优势进行数字化建设,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支持。具体从跨空间和跨时间两个维度进行绿色转型。跨空间绿色转型主要从兼并重组、拓展产业链两方面进行;跨时间绿色转型则包括发展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融入碳市场、精煤增效、生态保护等,最终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具体转型路径见图2。
3.4理论饱和度检验
将预留的原始资料作为理论饱和度检验样本,对其采取相同的编码步骤,结果显示两家企业绿色转型路径均未产生新的范畴和关系,表明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已达饱和。
3.5兖矿能源与中国神华绿色转型路径比较
通过对兖矿能源和中国神华绿色转型路径进行分析,借鉴白长虹[12]的“枣核异似”理论模型,找出两家企业绿色转型路径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具体见图3。
由图3可以看出,两家企业都制定了适合自身的绿色转型战略,二者内部支撑因素颇为相似,如安全生产、完善机制、数字化建设等。绿色转型路径相似之处包括注重技术研发,发展新能源,拓展煤炭产业链条:一方面拓展“煤—电—化工—建材”纵向产业价值链条;另一方面拓展“煤炭—机械—物流—金融”横向产业价值链条。不同点在于实施绿色转型过程中各自优势不同,如中国神华利用自有的黄骅港、天津煤码头等港口进行数字化建设,以此支持绿色转型;兖矿能源则利用国际化煤炭平台优势,对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煤炭资源储备丰富的公司展开收购,增大优质煤炭资源储备,奠定“以煤为基”绿色转型资源基础。
4兖矿能源与中国神华绿色转型的绩效分析
4.1财务绩效
查阅资料发现,中国神华和兖矿能源两家企业都早在2014年左右就开展绿色环保项目的开发与投资,并将绿色转型写入企业战略,考虑转型绩效的显现是长期且具有滞后性的,为方便比较,将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之前的2019年作为分界点,选取2019年前后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对两家企业及行业均值之间做对比分析,具体见表5。
净资产收益率作为综合效益指标,根据表5,2019年之前,两家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相差不大,且均高于行业平均值。值得注意的是,排除2020年新冠疫情因素影响,煤炭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均出现下降之外,2021—2022年,两家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中国神华虽略低于行业均值,但业绩波动较小;兖矿能源业绩增长较快,高于中国神华和行业均值。这说明两家企业绿色转型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绩效,由于兖矿能源成功实现跨空间绿色转型,净资产收益率提升幅度明显,而中国神华在煤电产业链转型方面较为成功,业绩表现较为稳定。
4.2环境绩效
为衡量两家企业环境绩效,考虑到当前碳披露尚未有较统一的标准,为实现可比性,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碳排放量、SO2排放量及COD排放量。见表6。
根据表6,从碳排放总量看,兖矿能源在2019年之前碳排放总量约为500万~600万吨,但受并购因素的影响,在2020—2022年均高于1 300万吨;中国神华整体保持较高水平,这说明两家企业绿色转型对于碳减排效果并不明显。从SO2、COD排放量看,兖矿能源在COD排放量在2016—2022年均呈现下降趋势,虽然2020—2022年排放量绝对值高于前3年,但考虑并购因素的影响,两个阶段不具有可比性;中国神华SO2排放量在2016—2021年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虽然2022年又有所上升,但整体排放量在减少,这说明中国神华绿色转型对废气排放量的减少有明显效果。
4.3社会绩效
衡量社会绩效时,本文主要从ESG评分、实际纳税、员工总数3个方面进行评价。ESG包含环境治理、社会责任,可以较为合理地反映企业社会绩效,纳税总额的多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员工人数可以体现企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程度。
通过表7可以看出,两家企业中证ESG得分均较高,基本上都高于80分,这说明企业的环境治理、社会责任等方面表现良好;实际纳税方面,兖矿能源在2016—2022年基本处于增长趋势,中国神华则出现波动,但总趋势也是上涨,两家企业在缴纳税款以促进当地政府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都做出了较大贡献;员工雇佣方面,两家企业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时部分人员可能会减少雇佣,但绿色转型更注重技术研发,引进技术人才,促进了社会就业。
5结语
本文基于扎根理论对兖矿能源与中国神华绿色转型路径进行质性研究,发现二者绿色转型的共同点:基于“双碳”目标制定企业绿色转型战略,在安全生产、数字化建设等因素支撑下结合自身自然资源、资金、人才等优势,通过跨空间和跨时间两个维度开展绿色转型,包括兼并重组、延长横纵向产业链、技术研发、发展新能源具体路径。两家企业通过绿色转型一定程度提升了财务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但碳绩效表现仍不显著,还需要加强。
煤炭企业绿色转型路径可以借鉴兖矿能源和中国神华的共同做法,即在“双碳”战略目标下,以安全生产为前提,完善管理等机制,实施数字化建设,依托自身在资金、人才、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制定绿色转型战略。在具体绿色转型路径方面可以从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展开,跨空间维度可以通过兼并重组、延长横向和纵向产业链条等途径实现绿色转型;跨时间维度可以通过技术研发、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洁净煤、对内投资、融入碳市场等途径实现绿色转型。同时,注重发挥自身优势,走煤炭企业绿色转型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胡鞍钢.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及主要途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3):1-15.
[2]庄贵阳.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人民论坛,2021(18):50-53.
[3]郭媛媛,于宝源.彭苏萍院士:煤炭绿色转型与矿山生态修复是迈向碳中和的中坚[J].环境保护,2022,50(13):35-37.
[4]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李平.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4):5-14.
[5]孙凌宇.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的理论框架构建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3(5):45-50.
[6]于连超,毕茜,张卫国.工业企业绿色转型评价体系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9,35(14):186-188.
[7]车亮亮,武春友,曲英.煤炭企业绿色转型模式研究:以冀中能源集团为例[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6,9(1):44-52.
[8]陆诗建.“双碳”目标下CCUS在引领煤炭行业低碳转型过程中的作用[J].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1(11):28-30.
[9]邓铭江,明波,李研,等.“双碳”目标下新疆能源系统绿色转型路径[J].自然资源学报,2022,37(5):1107-1122.
[10]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4):58-63,73.
[11]SUDDABY R.From the editors:what grounded theory is not[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4):633-642。
[12]白长虹,刘春华.基于扎根理论的海尔、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案例相似性对比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3):99-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