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挑战机遇与对策论文

2023-01-08 11:51:57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要:文章对2021年我国出口美国服装现状、输美纺织品服装主要国家以及目的国美国市场具体情况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我国输美纺织品服装的困惑,缺乏定价权、国内生产成本上升、高关税、绿色壁垒实施、供应链受阻、后疫情期订单消失与回流等;最后分析我国纺织制衣企业的机遇与对策。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挑战机遇与对策
摘要:文章对2021年我国出口美国服装现状、输美纺织品服装主要国家以及目的国美国市场具体情况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我国输美纺织品服装的困惑,缺乏定价权、国内生产成本上升、高关税、绿色壁垒实施、供应链受阻、后疫情期订单消失与回流等;最后分析我国纺织制衣企业的机遇与对策。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挑战机遇与对策
关键词:对美出口;纺织品服装;挑战;机遇;对策
一、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现状
2016年以来,我国纺织品纱线、织物及其制品(以下简称纺织品)和服装及衣着附件(以下简称服装)两大类商品对外出口总金额呈现增加趋势。特别是2021年在美国财政货币刺激计划带动下,市场需求补偿性爆发,美国服装零售屡创历史新高,服装服饰商店全年销售额达3006亿美元,较2020年增加47.3%,大幅超越疫情前水平。虽然近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2021年我国出口美国服装411.3亿美元,美国仍然是我国服装出口的第一大市场,美国采购商对我国的服装产业依存度依旧很高;对美出口额占总出口额份额首次突破23%。但是经过一年的爆发式需求增长,受通胀、刺激政策影响消退、超前消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预计2022年美国市场服装消费可能出现后劲不足,需求量大概率会低于2021年。
(一)从中国自身角度分析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纺织品服装加工作为门槛最低的致富手段,从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被国家推崇和鼓励。自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后,纺织品服装出口更加成为解决国内劳动力就业和为国家创汇的重要手段,随着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金额在全球比重不断增加,也已经分别成为我国海关出口监管的重点商品。
(二)对输美纺织品服装主要出口国家分析
2005年1月1日,美国终止了《纺织品和纺织品服装协议》(ATC),对美纺织品服装主要出口国由传统的加拿大、墨西哥、中南美、非洲AGOA国家,转向中国、印度、越南、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等亚洲国家。印度、越南、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这些亚洲人口大国科技相对落后,工业门类不齐全,工业基础较薄弱,但是技术含金量较低的纺织制衣业相对容易规划、投资、建设与发展,因此上述邻国纺织制衣业发达,纺织品服装出口一直是上述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和创汇手段。其中越南2017年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国,越南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分别为48亿美元和243亿美元,占全球比重为2.73%和53.5%。目前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美国订单一直受到来自周边国家的竞争。
(三)对目的国美国分析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021年拥有3.33亿人口,美国人均GDP接近7万美元,具有较高的购买力与消费能力。“初级产品的进口、高精尖产品的输出”可以看成是美国市场经济运行的精典模式。同时也可以看成美国拿纺织品服装进口作为给予那些外汇短缺国家的一种奖励。中国加入WTO后,美国和中国有过几年互相交融发展的和谐光景。但是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近年来美国的对华政策从鼓励竞争走向全面遏制。美国力图在全球把中国边缘化,将中国从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名单中剔除。本着不愿意让任何一个国家的产品垄断美国市场的理念,在美国政府政策的引导下,近年来基础条件相对发展较好的印度和越南就承接了原本属于中国输美纺织品服装订单。
二、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全球新冠肺炎病毒流行之
前,美国作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国内的通货膨胀率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这也就是说,美国的物价水平可以保持近十年来基本没有任何涨幅。美国消费者、零售、批发、进口各环节都认为出口企业与生产商应该能够消化物价上涨的压力,通胀应该留在出口国。这也意味着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单价不可能有提价的可能与空间。另一方面,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缺少专利、高科技含量与品牌,因此导致我国出口企业在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定价过程中,缺少手中筹码,更多的只能是随行就市被动接受,低价成交意味着利润的微薄。
(二)国内生产成本上升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
家,近十年来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每年GDP以约6%的速度增加,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制衣业,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占据纺织品服装价值的80%。招工难、留人更难,纺织品服装员工女工偏多,大龄员工偏多,工资不高,工作时间偏长,需要经常加班赶货,工作环境不理想。2021年以来工资、租金以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这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削弱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三)加征高关税
2018年3月22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依据2017年的“301”调查结果开始对我国输美600亿美元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9月宣布美国开始对中国多类纺织品服装加征10%的关税,甚至计划在2019年1月1日,将关税上升至25%。WTO的宗旨是成员方之间减低关税,促进充分就业与自由贸易。但是美国悍然违背WTO宗旨,利用关税—这个已经过时的传统手段对我输美纺织品服装实行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无疑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原有的微弱优势瞬间荡然无存。
(四)绿色壁垒实施
2005年以前美国利用行政手段控制各国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美国市场,2005年以后美国则利用绿色壁垒手段来调控各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国市场的份额。绿色壁垒的实施相对于关税,有一定的法律依据,WTO规定允许保护生命、健康和环境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这就为美国对纺织品服装输美实施绿色壁垒找到了合理的借口。2008年,美国、日本、德国等以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提出REACH法规,内容包括对有害化学批、偶氮染料的限制和禁止、重金属元素的严格限制等。随着拜登宣布重返《巴黎协定》,美国对于纺织品服装输美的绿色壁垒标准会更加严格。与纺织品服装头部企业科技实力、资金等方面相比,中小微纺织品服装企业处于不利层面,增加生产成本是必然的选择。
(五)供应链严重受阻
随着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全球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中国防疫政策的科学性,一直保持了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企业持续较高的开工率,承接了美国大多数的纺织品服装订单。但是美国的港口拥堵和人力短缺,货柜在目的港码头堆积如山,部分企业由于疫情倒闭,甚至出现弃货现象,空柜无法按时回运,国内频繁出现一柜难求的窘境,导致我国主要港口前往美国的基本港海运费用上涨了5~7倍。中国企业千辛万苦创造的利润,瞬时被上涨的海运费吞噬。
(六)后疫情期订单消失与回流
随着世界疫苗接种率的提高与疫情的缓解,美国市场对于口罩以及防护服等抗疫产品需求减少,导致我国对美出口抗疫纺织品订单下降。另外,中国周边国家为了振兴经济,陆续打开国门,开放旅游、投资与国际贸易。随着印度和越南逐步走出新冠的困境,2020—2021新冠疫情期间属于我国企业的纺织品服装订单已经开始陆续回流到这两个上述国家了。不愿意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毕竟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企业手中的订单是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筹码。
三、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的机遇与对策
(一)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机遇
1.我国对外的国家战略。2014年我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积极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礼仪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我国与东南亚经济产能合作的耦合效应,决定了双方产能贸易和投资互补竞争具有正向作用。2020年11月15日,东盟10国以及中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共15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2年1月1日,对越南、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10国正式生效。RCEP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倡导成员国内消除贸易壁垒,立刻或分阶段降低关税为零,创造完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贸易,保护知识产权等。
2.我国对内的国家战略。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指出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分类进行乡村振兴。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其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纺织制衣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升级,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实现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智慧物理、数字金融、数字商贸,打造数字化企业,构建纺织制衣数字化产业集群,铸造中国数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3.国际贸易理论依据。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边际产业扩张论,主张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是互补关系。依据小岛清模式,对于投资国而言,边际产业位于比较优势顺序的底部;对于被投资国而言,则位于比较优势顺序的顶部。我国东中西部以及南北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这些事实都为纺织业制衣业转移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输美的困惑与瓶颈,纺织制衣企业应该把握住机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要与时俱进,大胆革新,利用数字技术大幅减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创新创业理念,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从低质数量增长模式向高质绿色数字发展模式转化。
1.采取“走出去”战略。现在越南和印度的租金、用工成本等生产要素均低于我国,并且这两个国家也在逐渐加大对外招商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完善相关法律,纺织品服装上下游产业链逐渐完善齐全,在这种情况下大型生产基地可以考虑向印度和越南等国家实施整体搬迁转移。在越南和印度建厂,可以享受美国对于越南和印度输美纺织品服装的国别优惠政策。
2.对内转移生产基地。沿海地区是中国最早改革开放的地区,但是随着最低工资水平的连年提升,地价的上升,纺织业和制衣业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已经属于夕阳产业,不适合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存。结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向我国内陆中西部地区比如河北、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区,实现了国内生产基地的转移。廉价的土地资源、丰富的劳动力等这些能够满足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条件,都为对内转移生产基地提供了可靠的经营生产保障。
3.加强商会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各类纺织品服装商会、行业协会应该发挥积极的中介作用,促进行业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维护同行业的礼仪与成员企业的合法权益,创建“互联网+纺织制衣”公共服务平台,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汇集纺织业制衣业企业的意见与困惑,向政府有关部门集中反映,帮助政府修订长远规划、产业政策以及不断协助政府相关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水准。定期向会员企业宣传政府关于政治、经济、产业、科技、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的最新方针政策。掌握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纺织品服装消费、生产与进出口最新趋势,了解周边国家纺织制衣业的动向,组织会员参加各类展会、研讨会与新产品发布会,拓展国际市场。根据会员企业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生产管理、设计、销售、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企业培训,帮助会员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准,做好各类风险的预警与防控。
4.出口企业加强生产管理。在接输美订单价格一直偏低的情况下,我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这也体现了中国企业的韧性。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通过强化管理,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提高劳动效率,从最初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到精细化生产,最大限度的提高一线员工单位劳动效率。同时精简管理人员,压缩用工成本,让有限的管理人员,尽可能的成为生产和管理多面手,实现一岗多能。
5.市场多元化。目前我国纺织品制衣企业海外市场过于单一,部分企业海外订单绝大部分来自某一个市场,当然由于长期精耕于某一市场,会对该市场的准入规则、消费者喜好、国际贸易业务操作会比较熟悉,但是一旦发生类似2018年美国对我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事件,对于某些企业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2018年加税事件在中美贸易史上绝对不是第一次,肯定也不是最后一次。在此背景之下,市场多元化是我国纺织制衣业企业应当急需考虑的首要问题。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在进口纺织品服装方面的水准处于同一纬度,在东南亚、中东、中南美洲甚至非洲市场,也可以尝试找到突破点。同时国内拥有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加上改革开放以来,GDP的连年增长,人均GDP已经达到1万美元,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开拓国内市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6.多渠道销售。我国纺织制衣企业海外销售的渠道往往是依靠各类展会开发客户,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各类B2B、B2C、C2C跨境平台是企业外销的不二选择,国内抖音快手社交平台都创造过一个主播拿下一个工厂全年订单的传奇。随着海外消费者、进口商的迭代更替,年轻消费者与进口商更加依赖各类电商平台,虚拟销售平台将逐渐成为对美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
7.增加科技与品牌含量。没有科技与品牌含金量的产品,只能赚取可怜的加工费。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一方面增加设计、生产、原材料、工艺、使用等方面的科技成分,淘汰落后工艺与产能;另一方面,积极推行ISO14000体系,该体系基本参考发达国家的纺织制衣行业的具体环保制度,提高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标准,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消费的最高要求,对于美国的绿色壁垒可以做到未雨绸缪。OBM是一个理想境界,美国进口企业、零售商垄断美国市场,不可能轻易将品牌拱手相让。如果百年老店是企业的远期愿景的话,那肯定不可能离开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一个需要时间与资金投入的长期工程。纺织服装企业能否在国内或者非洲、南美等相对落后市场,尝试推广自己企业的品牌,积累经验,最后实现“落后包围发达”。
8.智慧工厂建设。具体包括智能仓储、智能车间、智能品控以及智能追溯管理,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生产信息管理,在掌握产销流程、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人工干预、及时获得生产数据、灵活安排生产计划与进度等方面体现优势。目前我国已经出现纺织行业“无人工厂”、5G智慧试衣快速换装等新模式与新工具。
[1]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302249/zfxxgk/2799825/302274/302275/412219 3/index.html.
[2]韩永辉,韦东明,黄亮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的耦合效应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21(04):143-158.
[3]刘建,姚纹倩,陈妙莲.贸易摩擦冲击下深化“一带一路”贸易合作研究[J].国际贸易,2021(08):78-88.
[4]陆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分析:连续16个月累计同比正增长[J].纺织服装周刊,2021(44):9.
[5]孙瑞哲.五大新形势下,把握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新方向[J].印染,2021,47(03):74-76.
[6]王丽娜,张亚琴.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22(01):65-68.
[7]王胜,周上尧,赵浩权.美国降息与加征关税对中国经济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21(03):1-16.
[8]薛荣久,杨凤鸣.我国入世20周年:作为、效益、挑战与应对[J].国际贸易,2021(11):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