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消彼长中抓住机遇引领东北经济振兴论文

2024-06-05 10:34:16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据2022年数据显示,大连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创出了新高,为4 792.1亿元,同比增长了12.8%,但大连与日本的进出口出现了2.6%的负增长,对韩国增长了3.7%,而与俄罗斯的进出口增速高达59.5%,甚至在2023年第一季度增长达到了74.2%。这表明大连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关系越来越疏远,而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关系却越来越紧密。
据2022年数据显示,大连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创出了新高,为4 792.1亿元,同比增长了12.8%,但大连与日本的进出口出现了2.6%的负增长,对韩国增长了3.7%,而与俄罗斯的进出口增速高达59.5%,甚至在2023年第一季度增长达到了74.2%。这表明大连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关系越来越疏远,而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关系却越来越紧密。
这种情况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显露端倪。十年前,一艘名为永盛轮的船从大连港首航,装载着16 540吨出口钢材和设备,折返驶入白令海峡,并通过北极圈抵达欧洲港口城市鹿特丹,成为中国航海史上第一艘穿越北极东北航道的商船。
与此同时,在大连的一家东芝工厂,却有900名员工焦急地等待着裁撤通知。
在历史上,大连曾深受日本和俄国的影响。然而,在当前北方邻国全力向东发展的大背景下,大连作为北方明珠城市,将迎来新的命运转折点。
对俄贸易潜力巨大前景无限
俄罗斯与东北地区的贸易关系再次受到关注。从2023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黑龙江省对俄罗斯的进出口额同比增长了24.5%,达到了490.4亿元;辽宁省对俄罗斯的进出口额同比增长了63.2%,达到了111.2亿元;吉林省与俄罗斯的贸易总值同比增长了92.3%,达到了57.3亿元。
这股狂飙突进的贸易势头背后,反映出俄罗斯正加快向东方发展的步伐。受当前国际局势的影响,俄罗斯的对外发展空间正在急剧缩小,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俄罗斯选择了向东发展的战略,甚至成功打通了长达163年被封锁的“断头路”,重新将远东著名港口海参崴对吉林省开放。
在这波向东发展的潮流中,拥有地缘优势的东北地区无疑将享受到最大的通道红利。而大连作为东北三省地区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城市,是整个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外贸进出口枢纽,其地位使其成为了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节点。此外,大连港还是东北地区唯一纳入“****”倡议的港口,自然条件优越,拥有天然的深水不冻港。从这里出发,有望推动整个东北地区经济活力的增长。
展望未来,大连与俄罗斯之间呈现出巨大的合作潜力。从进出口结构来看,俄罗斯和大连具有极高的互补性。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出口产品80%是能源及燃料,10%是木材和纸浆制品;而大连的进口物资则以原油为首位,占比接近40%。超过一半的大连对俄出口货物是机电产品,还有10%为食品,11%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双方的贸易往来具有巨大的潜力,前景不可限量。
首先,在能源领域方面,俄罗斯拥有全亚太地区17%的石油储备和27%的天然气储备,而大连的石化产业是支撑其工业总产值的主要产业,占总产值的40%以上。大连正积极打造成为中国三大石油中转和储备中心之一,未来对原油的需求将呈现爆发性增长。2021—2022年,大连原油进口的增速从11.2%飙升至37.8%。中国的油气公司完全可以与俄罗斯进行合作,借助大连成熟的石油开采和加工技术,同时利用大连港临近俄罗斯的区位优势进行中转和出口。
其次,在新能源领域,全球能源正在进行转型,俄罗斯也意识到全球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减少。然而,俄罗斯一直拥有丰富的新能源矿藏储备,其中包括氢能源,但尚未实现产业化。相比之下,大连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氢能产业链,这些都为大连和俄罗斯在氢能开发方面提供了巨大的合作空间。
渔业是另一个合作领域。俄罗斯具备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优越条件,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较大的水产养殖生产国。
大连的企业已经拥有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工具和现代化的管理经验,可以在技术层面上与俄罗斯合作,共同打造亚太地区规模庞大的冷链物流和海产品贸易中心。
此外,在船舶业方面,过去俄罗斯渔船的维修多由韩国承担。然而,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大连作为中国船舶与海工装备的重要研制和生产基地,有能力承担更多俄罗斯新渔船的建设和旧船维修的溢出业务。
2020年,中俄贸易额只有1 077亿美元,但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飙升到了1 468亿美元,2022年更是猛增至1 902亿美元。双方还提出,2024年之前,双边贸易额将达到2 500亿美元的目标。只要大连充分挖掘合作机会,完全有可能享受到这一轮巨大的经济红利,历史的天平正在倾斜向大连。
日企主导的局面正发生改变
就在俄罗斯逐渐成为大连乃至东北地区的经济腹地之际,大连与隔海相望的日本之间的联系却相对弱化。尽管过去四十年间,日资已经广泛投资并深深渗透入大连经济体系,成为了大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大连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离韩国和日本仅需一小时航程。此外,大连拥有大量精通日语的人才,这使得大连在外包市场上备受日本企业青睐。
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连这片土地上很多日本人和朝鲜人在这里生活,日语是那时三国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常用语言。随着九十年代东方雄狮的重新崛起,在全国普遍痴迷于英语学习的热潮中,大连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从娃娃到大学生,无一不在学习日语。从1990年开始,大连连续三十年举办中学生日语演讲比赛。大连的高校,不论文科高校还是理科高校,都设有日语学科,而那时懂日语在大连的就业市场上比懂英语更有竞争力。
语言障碍的消除极大提升了大连的吸引力,无数日本企业纷至沓来。美国记者托马斯在2004年曾形容:一家日本企业在本国雇佣一个软件工程师的工资,在大连不仅可以雇佣三名软件工程师,还能雇佣一队呼叫中心的接线员。如此低廉的人力成本使得日本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30%~40%,大连让人无法拒绝。
自1998年起,短短五年内就有超过2 000家日本企业进驻大连,孕育出一个被誉为“中国版班加罗尔”的软件业中心,这也标志着大连软件产业的起步。
2019年,日本在大连的投资达到了1.6亿美元,占全部外资总额的25%,达到了历史峰值。2022年,丰田和松下的合资公司在大连启动了第三座工厂的建设,而日本电产株式会社在大连金普新区建设了马达生产基地。另一家日本机械零部件制造商THK计划于2023年初在大连建造新工厂。
然而,虽然看似日本资本还在大连繁荣发展,实际上拐点早已来临。就外商投资而言,2021年韩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大连外资投资的最大来源国,而日本则排名第四。而从外贸出口情况看,2007年大连出口企业50强中仍有日资企业分别位列第3、5、6、8和10位,但到了2018年,日资企业的排名已下滑至第7、9和10位。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壮大,土地、劳动力和融资成本逐渐上升,大连已难以维持过去的“低成本”优势。同时,受国际局势和经济下行等方面的影响,全球企业正逐年收缩海外生产布局,一些企业选择回流本国,有些则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等地。例如,2018年,三菱电机、小松和东芝机械等日本企业开始将在华的一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
在信息服务业方面,大连已经逐渐脱离了以日本企业为主导的局面,然而制造业仍在等待最终的答案。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大连尽力抓住了日本服务外包的机遇,从无到有快速发展起了软件业。大连深知日本企业的局限性,多年来一直力求在业务端上游、欧美地区以及新兴互联网业务方面拓展尝试。
如今步入大连软件园,高楼大厦耸入云霄,这里汇聚了来自全球130多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包括IBM、惠普、埃森哲、思科等知名企业。大连软件园涵盖了本土企业、欧美企业和日本企业,业务领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外包服务,而是延伸到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等领域。
对韩经贸稳步发展
大连与韩国的贸易关系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在那个时候,大连是清朝的一个重要对外开放口岸,吸引了来自韩国的商人和移民。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多。在20世纪80年代,大连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进一步推动了大连与韩国贸易的发展。
大连与韩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贸易额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韩国是大连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在大连港进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贸易额的不断增长反映了大连与韩国之间经济往来的增加,并且为两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大连与韩国之间的贸易涵盖多个领域,主要的贸易产品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化工品、汽车零配件等。韩国作为一个科技和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其产品在大连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和需求量。与此同时,大连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产业基地,也向韩国出口了大量的相关产品。
韩国是大连重要的投资来源国之一。韩国企业在大连设立了多个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化工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这些投资不仅为大连带来了新的工作机会和技术创新,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大连与韩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得到了中韩自贸协定的支持和推动。该协定自2015年生效以来,为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为双方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加强了两国经贸合作的基础。
总体来说,大连与韩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持续加强。双方通过密切的贸易合作和投资活动,不断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未来随着两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合作的深化,大连与韩国之间的贸易额有望进一步增长,合作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展。
有几个方面可以对大连与韩国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首先,随着两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贸易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倡议的推动下,大连作为对外开放窗口城市,将继续吸引更多的韩国投资和贸易机会。其次,两国在科技、文化和产业等领域的合作也将进一步加强,为双边贸易提供更多的增长点。另外,韩国与大连之间的运输和物流合作也将得到加强,提高贸易的便利性和效率。
大连与韩国的贸易合作在历史上有着深厚的基础,现阶段合作关系紧密,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两国在贸易、投资、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为双方带来更多的机遇与利益。同时,大连与韩国的贸易合作也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并进一步加强地区间的互联互通。
面临的矛盾与挑战
大连位于东北地区,紧邻日本和韩国。作为一个地区性的中心城市,大连在其发展历程中面临着许多矛盾与挑战。从历史上看,大连的街道规划风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西部的街道呈方块状排列,而东部的街道则成中心放射状。这种差异源于历史上的不同影响,西部的街道规划受到日本的影响,而东部则受到俄罗斯的影响。
这种矛盾与差异在大连的发展中也得到了体现。作为一个东北城市,大连的自然气候与东北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大连深受海洋气候影响,夏季凉爽,冬季温暖。这使得大连的气候和生活方式与东北其他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让很多人难以将其视为典型的东北城市。
同时,在经济发展方面,大连所面临的挑战也很矛盾。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大连的GDP规模仅约为8 430亿元,相当于深圳的26%和武汉的44%,相较于其他城市而言显得不够突出。然而,大连在某些高端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力却是非常强劲的,特别是在LNG船、航母、数控机床以及装备制造业等方面。这使得大连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成为全球科技经济发展的引领者之一。
每年夏季,大连还举办全球经济论坛,吸引了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2 000多名政商界领袖、学界专家和媒体代表前来参加。这使得大连成为国际间传递经济风向标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影响力。
然而,尽管大连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从外商投资和外贸出口情况来看,日本作为大连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外商投资来源地的地位已有所下滑。2018年,大连出口企业前10名中的日资企业已降至第7、第9和第10位,这与中国经济的崛起、用工成本的上涨以及全球企业的调整策略等因素有关。
在当下,大连正积极寻求发展的新路径。尽管曾经错过了一些机遇,但大连仍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最近几年,大连的装备制造业成长迅速,增长值的贡献率甚至达到了74.6%。此外,大连还拥有一些潜在的优势产业,如高技术船舶制造业、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高档数控机床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因此,尽管大连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矛盾和挑战,但仍有很多机会可以发挥潜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如何合理利用这些机会,将是大连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十年前,北极航线的安全性仍然是永盛轮上船员们担心的问题。然而,随着北冰洋冰川的加速融化,中俄在北极航道的安全评估显著提升。
截至2018年,大连中远海运集团已派出超过10艘货轮在北极东北航道执行了14次任务。2017年,这些货船主要承运设备、钢材和纸浆等货物,为中国商船在北极东北航道进行常态化航行进行了探索。
专家预测,到2030年,北冰洋将可以全年通航。俄罗斯北方航道管理局预计,到2030年,北极东北航道的运输量将从2014年的398.2万吨增加到5 110万吨。在俄罗斯提出的远东至亚太地区的“滨海国际运输走廊”和“冰上丝绸之路”等开放战略中,大连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仅如此,除了俄罗斯的东北航道,还有加拿大的西北航道,这两条北极航道成为黄金水道。与传统航线相比,通过这两条航道到达欧洲和美国东海岸,航程大大缩短,海运成本也降低。
未来,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通航贸易体系中,大连将由分支晋升为中心,成为中国内陆和外资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从经济角度来看,北极航道为大连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埋下了历史的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