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宗材料上红色印油捺印指纹的特殊案例研究论文

2024-03-02 10:29:51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在手印鉴定工作中,卷宗材料上红色印油捺印指纹是一种常见检材,大多检材红白反差正常,使用常规检验方法可以完成鉴定。但实际工作中却发现一定数量的“红色犁沟、白色纹线”的特殊现象,为了探究红色印油捺印指纹特殊现象的形成机理,经过查阅文献和实验研究,得出这一特殊现象与捺印力度有关,且使用重力度捺印会导致红白反差异常现象,并结合研究结论和工作经验,对今后同类鉴定工作提出建议。
摘要:在手印鉴定工作中,卷宗材料上红色印油捺印指纹是一种常见检材,大多检材红白反差正常,使用常规检验方法可以完成鉴定。但实际工作中却发现一定数量的“红色犁沟、白色纹线”的特殊现象,为了探究红色印油捺印指纹特殊现象的形成机理,经过查阅文献和实验研究,得出这一特殊现象与捺印力度有关,且使用重力度捺印会导致红白反差异常现象,并结合研究结论和工作经验,对今后同类鉴定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手印鉴定;卷宗材料;红色印油;捺印指纹
手印鉴定作为痕迹鉴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项目,适用于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以及其他涉及人身鉴定的同一认定[1-2]。在DNA、人像、声纹、虹膜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未能广泛应用的年代,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工作标准,绝大多数案事件中仅能提取到或者留存有行为人的手印检材,手印鉴定成为解决同一身份认定的唯一手段,是解决该类司法鉴定诉求的“压舱石”[3-4]。本研究从公安司法鉴定工作中实际案例入手,对卷宗材料上红色印油捺印指纹产生“红色犁沟、白色纹线”这一特殊现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探究,为今后的手印鉴定工作提供了有效借鉴。
一、鉴定工作中卷宗材料上红色印油捺印指纹的特殊案例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时,制作的笔录、供述材料以及各类文书中均采用红色印油或印泥捺印指纹[5-6]。在检验鉴定此类卷宗材料上的红色捺印指纹时,绝大多数情况红白反差正常,红色纹线为乳突纹线痕迹,白色纹线为犁沟痕迹,检验难度较小,常规鉴定流程和方法能够满足鉴定要求。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少数特殊案例,产生一种典型且有规律的现象,即白色纹线为乳突纹线痕迹,红色纹线为犁沟痕迹(如图1所示,均采用平面捺印法,为保护实验者隐私安全,特将中心花纹隐去)。针对此类红白反差异常的特殊案例,需要鉴定人仔细甄别,认真比对,必要时需要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调整颜色增强反差,从而提高检验的准确度[7-8]。
二、红色印油捺印指纹特殊案例形成机理探究
(一)红色印油的特点及分类
目前,市面上红色印油品牌多样,种类繁杂。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印油根据溶剂可以分为油性、水性、醇性印油[9],在不同行业和部门,还有原子印油、光敏印油等特殊功能的印油。
1.油性印油:油性印油是一种油状物质,类似于有机颜料,具有较高的持久性和抗水性,不易溶于水,在纸上不易模糊或溶解。
2.水性印油:水性印油可以和水相溶,使用寿命相较于油性印油来说较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不清晰。水性印油在印后附着力方面表现出色,可以清晰附着在各种材料表面,干燥速度较快。
3.醇性印油:醇性印油是一种醇溶性印油,挥发性较低,不会因为溶剂挥发过快而导致印刷图案不清晰,芳香气味较为温和,使用安全可靠。
4.原子印油:原子印油由合成树脂、颜料、表面活性剂、植物油、矿物油、高沸点溶剂等按比例配合加工而成。主要应用于原子印章,印迹清晰均匀,即印即干,稳定性强。印后边线字(即印章内容)为凸字,使用中力度大容易变形。
5.光敏印油:光敏印油溶剂一般为油性或醇性,成分主要包括光敏感性物质和树脂。主要应用于光敏印章。光敏印油的印鉴清晰均匀,不洇纸,渗透速度快,即印即干,稳定性强。
(二)红色印油捺印指纹的特点
正常情况下,捺印人手指上的印油量适中,只有在乳突纹线上附着印油,垂直客体用力,捺印时,乳突纹线上的印油部分转移到客体纸张上,能清晰反映出乳突纹线的流向及形态,此时小犁沟在客体上没有反映,呈空白状,从而形成了乳突纹线和小犁沟的红白反差,得到清晰且没有变化的手印[10]。
卷宗材料的红色印油捺印指纹,一般为右手食指所留。实际工作中,由于捺印人、捺印环境、印油品质、纸张特点、心理状态等主客观条件的不同,会出现压力不均匀、印油过多或过少、印油的渗透和扩散、背景干扰等现象,从而导致手印不清晰、有变形以及本研究所关注的红白反差相反的特殊案例,这都需要鉴定人结合成痕条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实验目的及过程
为了探究这一现象的形成机理,本研究设计了3个实验,证明捺印力度、印油量和印油种类对这一现象是否有影响。
1.实验对象
选取3名实验者(1名女性、2名男性)制作右手食指黑色指纹捺印样本。
2.实验一:捺印力度对指纹的影响
实验过程:3名实验者分别采用轻、中、重三种力度蘸取适量印油制作右手食指红色印油捺印指纹检材多枚(≥100枚),观察纹线特征,与黑色指纹捺印样本比对检验。
3.实验二:印油量对指纹的影响
实验过程:3名实验者分别蘸取少量、适量、大量三种程度的印油正常和重两种力度制作右手食指红色印油捺印指纹检材多枚(≥100枚),观察纹线特征,与黑色指纹捺印样本比对检验。
4.实验三:印油种类对指纹的影响
实验过程:实验者使用市面上常见的得力牌9873型原子印油、9874型快干油性印油、9875型秒干水性印油、9879型光敏印油4种印油采用正常和重两种力度制作右手食指红色印油捺印指纹检材多枚(≥100枚),观察纹线特征,与黑色指纹捺印样本比对检验。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一
实验结果见表1(出现“红色犁沟、白色纹线”现象标记“√”,未出现标记“×”)。
结果分析:捺印力度与“红色犁沟、白色纹线”现象有关,且使用重力度捺印会产生该现象。
(二)实验二
实验结果见表2、表3(出现“红色犁沟、白色纹线”现象标记“√”,未出现标记“×”)。
结果分析:“红色犁沟、白色纹线”现象与印油量无关,使用重力度均会产生该现象,使用正常力度则不会产生该现象。
(三)实验三
实验结果见表4、表5(出现“红色犁沟、白色纹线”现象标记“√”,未出现标记“×”)。
结果分析:“红色犁沟、白色纹线”现象与印油种类无关,使用重力度均会产生该现象,使用正常力度则不会产生该现象。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及分析
根据对红色印油捺印指纹特殊案例形成机理的探究,经过实验发现:当采用正常力度捺印指纹时,乳突纹线和小犁沟的红白反差为正常现象;当采用重力度捺印指纹时,会产生“红色犁沟、白色纹线”的特殊现象,且这一现象仅与捺印力度有关,与捺印次数、印油种类均无关联。
因此,“红色犁沟、白色纹线”特殊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捺印人蘸取红色印油后捺印力度大,导致乳突纹线上的红色印油挤压到小犁沟内,使得犁沟痕迹为红色;同时由于用力较大,乳突纹线与纸张之间几乎形成真空状态,当指头离开纸张时,乳突纹线吸附并带走了红色印油,类似于减层手印的留痕过程,使得乳突纹线为空白状,最终形成了异常红白反差。
(二)工作建议
根据研究结论,结合实际鉴定案例的工作经验,对红色印油捺印指纹的鉴定工作有以下几点借鉴:
1.办案部门或捺印人制作笔录、供述材料以及各类文书时,蘸取红色印油捺印指纹需力度适中、均匀。
2.鉴定人员在对卷宗材料上的指印进行检验时,要重视红白反差异常的现象,必要时需要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调整颜色增强反差,或者使用“反相”功能改变反差,保证鉴定结论正确。
3.实验中发现,由于捺印力度不均匀,会导致同一指印既有正常红白反差的部分,亦有异常红白反差的部分,鉴定中遇到此类检材要整体分析。
4.卷宗材料上的捺印指纹一般覆盖在签名或文字上方,有时不同纸张上有纹路和图案,鉴定时要注意去除背景干扰,甄别真假特征。
5.由于纸张性质、印油种类、遗留时间、捺印条件、保存条件等不同,红色印油捺印指印会出现模糊、扩散渗透、过浓或过浅等现象,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清晰化、转印、减薄、显现等技术处理后开展鉴定。
6.卷宗材料上的捺印指纹较多,要逐一检验,尽量选择红白反差正常、捺印清晰均匀、背景干扰少、无扭曲变形的质量较好的指印作为检材开展常规鉴定,减少鉴定难度,提高鉴定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法庭科学手印鉴定规程:GA/T 724-201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2]公安部.法庭科学指纹专业术语:GA/T 144-201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
[3]赵环环.痕迹检验中指纹鉴定技术分析[J].法制博览,2023(14):112-114.
[4]杨云龙,陶勇.新时代指纹检验技术发展研究[J].法制博览,2023(5):100-102.
[5]李诚.民事案件指纹检验的特点[J].法制博览,2022(16):102-104.
[6]郭乐健.从司法鉴定实践看捺指纹应注意的问题[J].法制博览,2018(18):164,163.
[7]南双喜,王宇全,崔威.红色印泥手印清晰化技术[J].广东公安科技,2015,23(3):27-29,36.
[8]庄华,尼玛.利用Photoshop分离签名指印中的文字与指纹[J].广东公安科技,2010,18(1):16-17.
[9]魏晶,李守宇.有背景干扰的红色浓重印泥指印的显现[J].广东公安科技,2004(1):24-26.
[10]胡天灵.卷宗材料上红色指印的形成和检验[J].刑事技术,201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