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中外合作办学框架下“ 外语+专业”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中外合作办学框架下“ 外语+专业”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1

2024-04-15 15:52:01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

  摘 要:实现“ 外语+专业”有机融合是中外合作办学框架下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 。为实现外语水平和专业能力共同提升, 江苏师范大学中俄学院从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四个环节着手,建构了具有合作办学特色的“ 外语+专业”教 学模式,形成了共建、共享、共赢的教学“共同体”。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也为其他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外语 教学提供了路径参考。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专业;中外合作办学

  Research on the“ Foreign Language+Maj or ”Teaching Model under the Framework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He Jing

  (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 Xuzhou , Jiangsu , 221116)

  Abstract: The main goal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under the framework of 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s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foreign language+maj o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mmon improve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professional abilities , the JSNU SPBP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has constructed a“ foreign language+maj or ”teaching model with cooperative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from four aspects: curriculum system , textbook system , teaching system , and management system , forming a collaborative , shared a win-win teaching community. This model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eaching practice and also provides a path reference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other 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universities.

  Key word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maj or; 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的 有关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 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 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 。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 管工作信息平台公布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9 月, 在我国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内地与港 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中,本科合作办学机 构 186 个,合作办学项目 1 111 个;在硕士及以上中 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内地与港台地区合作办 学机构与项目)中,合作办学机构 94 个,合作办学项 目 176 个[1]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社会的认可度逐渐显现。

  在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中,外语类课程发挥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外语是国际化人才的基 本要求,是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单位的教学工作 语言;其次,外语应用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 听懂外方专业教师授课,也决定了学生能否通过语 言等级考试去外方合作院校继续深造,学生要充分 接受并消化国外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首要条件是 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外语沟通能力,即外语的听、 说、读、写四个方面均无障碍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而 言,外语既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又是学生学习专 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必要工具[2] 。

  一、中外合作办学单位实施“ 外语+专业”教 学的必要性

  推行“外语+专业”教学模式本质上是由中外合 作办学单位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 决定的 。“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开设 了外语课程,与英语国家的合作专业,学生有一定的 英语基础,学起来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学习能力 参差不齐,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 。其他语言国家的 合作专业,学生都是零基础学习”[3] 。在中外合作 办学课程体系中,“ 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 程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 三分之一 以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 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 课程和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 以上”[4] 。这就决 定了中外合作办学框架下的外语教学必须以外语和 专业的融合为导向,实行“外语+专业”的特色教学 模式。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框架下的外语教学中普遍存 在外语与专业融合不充分的问题 。合作办学单位中 的外语教师应兼具扎实的外语基础和丰富专业知识 复合型教师,而当前该类单位的外语教师大多为外 语专业毕业生,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不足。 在外语教材选用方面,“有些高校为了最大限度地 保证外语课程的‘原汁原味 ’,直接引进了国外的原 版教材 。虽然原版教材内容丰富、语言地道、专业性 强,但是难度相对较大 。还有部分高校为了迁就学 生的薄弱基础,选择了与本校其他专业相同的大学 外语教材,甚至有学校选择了高职高专的外语教材, 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 。中外合作办学单位对 “ 外语+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工 作,但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规 范建设和制度支撑相对薄弱,缺乏外语和专业相融 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外语教学 效果,而且制约着教学的长远发展。

  二、中外合作办学框架下“ 外语+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江苏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联合 工程学院( 以下简称圣理工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 立的首个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俄合作办学机构 。 自 从 2016 年成立以来,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 向,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工程技术类应用人才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充分认识到进行“外语+专 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教 材体系、管理体系四个环节入手,建构具有合作办学 特色的外语教学模式(如图 1) 。这个系统的四个环 节侧重点不同,各自发挥着特定作用,但它们之间不 是相互独立的封闭性存在,而是具有依次递进的循 序相承和发展关系:以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为导向设定课程体系,然后依据课程体系建构相应 的教材体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材体系又被转化 为教学体系,教学体系需要管理体系为其提供制度 支撑,同时管理体系也是其他环节的基本保障 。总 体来看,这四个环节具有整体性、和谐性、共生性特 点,它们之间的配套衔接使整个系统得以高效运行, 任何一个环节不符合要求,都将会影响系统整体功 能的发挥。

1.png

  ( 一)课程体系建设是关键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 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 质量[6] 。课程体系能够为“外语+专业”教学模式提 供具体实施框架,在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中,外语 类课程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强调基本语言能力 的基础外语类课程;第二类是紧密结合不同专业特 色的“外语+专业”类课程,这类课程强调外语的工 具性特征,能够反映外语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融合 程度。

  圣理工学院在推行“外语+专业”教学模式时, 注重“三个课堂”的联动作用 。学生在第一课堂教 学(课堂教学)中学习外语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融合 技巧,在第二课堂中参加类型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 比如外语文化节、外语技能比赛、学生交流项目(暑 期夏令营、交换生项目、海外游学等)和特色社会实 践(到专业所涉及的国内外企业开展参观、调研、实习)等 。这些活动能够促进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 堂的学习内容结合,实现课外实践与课内练习统一; 第三课堂教学体现了教学活动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深 度融合,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学院外语教师 利用慕课、雨课堂、腾讯课堂、MOODLE 等网络教学 平台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相关专业的 发展现状和最新成果,增强学生的外语学习的获得 感和专业认同感 。“三个课堂”的融合联动,实现课 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全面结合成为 “ 外语+专业”教学模式的主要特色。

  ( 二)教材体系建设是基础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工具,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载体 。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材体系应发挥国际化合 作办学优势,充分体现外语和专业融合的课程特色。 “ 外语+专业”的教学理念首先需要在教材体系中得 以体现,因而教材体系是中外合作办学单位外语教 学模式的基础环节 。圣理工学院教材建设的指导思 想是在外语教材体系建设过程中,外语教材应符合 学生认知和思维规律,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和连 贯性特点,实现同一专业教材在学习阶段上纵向衔 接,在学习内容上的相互关联,同时注重教材的灵活 性和可操作性,逐步从单门课程教材过渡到课程群 教材,形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统一完善的教材体 系,切实满足合作办学不同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的多 样化需求,发挥教材建设合力。

  圣理工学院以专业内容学习与语言能力培养融 合为教材建设的重要任务,坚持“洋教材”引进和 “ 本土教材”开发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对引进教材 的内容进行全面研究,切实保证教材具有外语和专 业的融合特征;另一方面,加强外语教材的编写和出 版工作,发挥自编教材在人才培养中的内力和优势, 不断加大“课程思政”外语教材开发力度 。学院教 师以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能力共同提升为建设目 标,编写了《工程俄语阅读选编》《机械俄语阅读选 编》《工程俄语基础教程》《力学基础》《 电路分析》 等一系列专门用途外语教材 。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 教材建设队伍,学院注重构建教材体系建设的保障 机制,发挥已有精品教材在教材建设中的示范和推 动作用,动员外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教材 建设,积极组织研究人员参加教材建设培训,搭建国 内外合作交流平台,为中外方教师共同编写外语教材提供交流渠道,合力打造具有合作办学特色的教 材体系。

  ( 三)教学体系建设是重心

  “ 外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在中外合作办学外语 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中得以体现,在教学体系中得 到落实,因此,教学体系是外语教学改革的重心所 在 。为使外语和专业的融合任务“落地生根”,需要 以学生专业特征为导向,将融合理念具体落实到每 一堂外语课和每一次教学情境中 。中外合作办学学 科专业设置分布广泛,在教学内容设计中,需要围绕 学生专业特征,精准探寻融入点 。例如,在基础外语 学习阶段,工科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语 音、语调,发展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还要以 外语为工具学习数理化的基本知识,为下一 阶段运 用外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提供基础。

  在“外语+专业”的教学体系中,灵活多样的教 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外语教师完 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外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外语 +专业”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是以外语为工具,讲解 和分析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国内外创新创业典型案 例,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及 未来趋势,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 力 。为提升学生外语课堂中的获得感,需要采用全 方位的考核方式,将课堂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 评价结合,从外语知识水平、专业实践能力素质等多 个维度对学生进行量化评分,实现“三个课堂”综合 考核,将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中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纳入形成性评价。

B094FE01-4D40-4243-9C89-0BBE51E92D4C.png

  ( 四)管理体系建设是保障

  完善的制度保障是落实“外语+专业”教学理 念,确保教学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运作的前提条 件 。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保障机制,中外合作 办学单位的外语教学建设就有可能变成走过场的形 式主义 。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圣理工学院制订了以 下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体制度。

  1 . 组织管理制度

  学院建立了外语教学建设管理体制和工作机 制,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相应的管理小组负责 制订课程实施方案,修订外语类课程大纲和人才培 养方案,从教材选定、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质量 评价等方面建立规范性制度安排,并在经费、人员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

  2. 教师培训制度

  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教学团队 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学院定期组织俄语教研活 动,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外语+专业”教学 的重要性,深入研究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特色,通过 组织讲座、集体备课、示范性教学、教学专题讨论、教 学比赛等形式,提升外语教师的专业融合水平;另一 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定期指派外语教师和学生一起 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参观学习,邀请与学生专业对口 的企业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教师培训,力求构建一支 梯队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并积极投身教学的复合 型外语师资队伍。

  3. 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考评和 监督,是外语教学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学院成立了教学督导组,在评价教学质量时,将外语 和专业的融合能力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将学生的专 业外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为重要监测点指标,坚持内 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结合,综合考虑专家评价、同行互 评、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以外语知识传授和专 业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实现度作为评价结果,建构 教学评价、信息反馈、跟踪整改的完整教学质量监控 机制。

  4. 教学激励体制

  教学激励机制是指通过特定的管理方式和保障 机制,促使教师加大教学投入力度,提升教学质量的 规范性制度 。在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管理体系 中,有效的教学激励体制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外语 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此,学院 建构了专门的绩效考评标准,将融入专业内容的教 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指标和职 称评定的重要依据,鼓励教师申报“外语+专业”示 范课和教研项目,编写专门用途教材,并通过项目形 式对教师取得的优秀成果给予奖励。

  5. 多方联动协同机制

  中外合作办学是跨国家、跨文化、跨教育模式的 合作办学形式,涉及中外方合作者以及多种利益相 关者 。学院建立了校内、国内和国外三个层面的联 动协同机制,与中外方专业课程教师建立互助合作机制 。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学团队成员与国内合作 单位的中方专业教师合作,向中方专业课教师学习 相关专业课的基本内容,将这些内容有机融入外语 教学;另一方面,教学团队成员积极与外方专业课教 师展开交流和合作,定期开展专题讨论,交流教学经 验,建构互学互鉴的经验共享机制,完善外语与专业 融合教学方案。

  三、结论

  “ 外语+专业”的教学模式为中外合作办学框架 下的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动力和依据 。这种模式不 是将专业课内容生硬融入外语类课程,也不是简单 的“专业”加“外语”的机械组合,而是以实现外语水 平和专业能力共同提升为导向,建构由课程体系、教 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等环节组成的整体系 统,包括强化与国外合作办学单位的合作和交流、构 建专业的复合型教师团队、打造特色外语课程群、促 进三个课堂的融合联通、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等 一系列措施 。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外语教学的有效 性和针对性,有助于构建外语和专业融合的长效运 行机制,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教学“共同体”。该 模式在江苏师范大学圣理工学院的教学实践中取得 了良好成效,也为其他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外语教 学提供了模式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 台.教育部审批和复核的机构及项目名单( 2023 年 9 月 20 日更新)[ EB/OL] . https: ∥www. crs.j sj. edu. cn/index/sort/1006.

  [2] 杨莉.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的特色与实践[ J] . 学习月刊,2009(10) :77-78.

  [3] 赵美香.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外语教学探索[ J] . 现代 职业教育,2018(32) : 8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教外综〔2006〕5 号)[ Z] .2006-02-07.

  [5] 张宇斐.黑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语课程建设与研究[ J] .现代英语,2021(11) : 89-9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Z] .2014-04-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