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新农科背景下“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实施论文

新农科背景下“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实施论文

1

2024-04-30 11:51:30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新农科建设提出要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 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文章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思政 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理论课和实训课中,形成“三结合”的思 政教学模式,以期为深化涉农专业课程的思政融入提供参考。

  摘  要:新农科建设提出要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 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文章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思政 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理论课和实训课中,形成“三结合”的思 政教学模式,以期为深化涉农专业课程的思政融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新农科;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

  针对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机 遇与新挑战,新农科旨在构建高等农业教育的新理 念、新模式,培养科学基础厚、视野开阔、知识结构 宽、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农业领军人才,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 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 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办学 要求,指明新时期的涉农专业要培养一批思想素质 过硬的新农科人才,他们既要掌握与时俱进的农业 技术,还要有农业职业素养,愿意投身农业生产一 线,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课程思政作为一个全新的、重要的教育教学理 念,在实施过程中要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 同行的协同效应,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 地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各个环节,实现 “隐形教育”[1]。文章以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动物微 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为例,明确其开展课程思政的 重要性,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并阐述课程思政建设路 径,为深化涉农专业课程的思政融入提供参考。

image.png

  1  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畜牧兽医行业生产直接关系人民生活的“菜篮 子”,也关系着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实施。行业的健康发展急需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 业基础课,开设在第二学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接触专 业核心技术较少,对专业的认知程度还不够深刻,仍 然处于职业迷茫期。这一阶段通过专业基础课加强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帮 助学生理解专业课的重要性,明晰职业方向,保持学 习积极性。

  2  建设课程思政的模式

  2.1  构建“学校—专业—课程”联动的思政教育体系
  在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时,不同专业要制定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思政目标,不管是思政课程,还是专业 课程思政,应同向同行,共同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有 机整体。该思政教育体系不仅要增强学生的政治认 同感、坚定理想信念,还要通过设立具有针对性的专 业思政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一批致力于 投身乡村振兴行列的德技并修的人才。

  只依赖思政课程教师或专业课程教师很难达成 目标,需要构建“学校—专业—课程”联动的思想政 治教学体系。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行政部门积 极协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专业教学学院的课程体系 建设,将学科资源和教师队伍进行整合,做好思政课 程和课程思政的衔接,确定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目标,形成全校自上而下重视这两种类型课程建设的 格局,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2]。

  2.2  确定课程思政的目标

  基于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目标,对接黄冈市的现 代农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定 位,实施“一主线四融合”的文化育人模式,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定“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 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一懂两爱”情怀,树立 服务“三农”的使命感;让学生具备生物安全意识,树 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介绍行业发展,树立职业认同, 增强学生服务现代畜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责任感 [3]。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科学 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 学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2.3  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从不同类型微生物的 特点及其与动物的关系出发,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 素,融入教学内容(如表 1)。将爱国主义、民族自信、 科学精神、职业素养等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教学中,提 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努力培养“一懂两爱”的“三 农”建设新人。

image.png

  2.4  构建“三结合”思政教学模式

  本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繁多,思政元素丰富, 课程思政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融入 整个教学过程。

  课内,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思政元素,采用 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了解 “杆菌之父”科赫的研究历程,学习其敬业、创新精 神。课外,通过校内技能竞赛,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 够不断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同时认识到自身的安全 防护容不得半点马虎,并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提高工 作效率。

  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思政而言,要着重培 养学生吃苦耐劳、甘于平凡的农学精神,让学生知 农、爱农,愿意投身乡村振兴工作的建设中。教师要 充分利用社会服务项目,成立技术服务小队,带领学 生为周边村镇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深入企业一线 完成日常检验工作,增进行业认知,树立职业认同与 职业自信,激励学生扎根农村,服务“三农”。

  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得到及 时的指导,教师要做好网络学习资源平台的建设,紧 跟行业最新动态,为今后在畜牧兽医工作岗位服务 培养优良的职业操守和素养。

  2.5  组建高素质教学团队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教学团队由校内 主讲教师、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以及班级辅导员组成。校内主讲教师思想素质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强,多次 在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主持完成省级以上教科研 项目多项;校外实践指导教师都是党员和企业技术 骨干;班级辅导员具有丰富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经 验,能够让本专业教学实现全员参与。课内课外全过 程指导和校内校外全方位监督的“三全”育人活动, 保障了课程思政教学开展的可行性。

  3  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3.1  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教学法将现实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兴趣,并激励其进行自 主探寻。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使其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例如,在讲授“科赫法则 ”时,通过让学生结合实际分析“科赫法 则”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让他们意识到,随着科学 的发展,很多理论都需要不断完善,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2  技术服务,提高学生的实操水平

  教师从企业实际出发,带领学生解决企业面临 的实际问题,完成相关微生物指标的检验。例如,指 导学生完成非洲猪瘟检测,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 业行为规范,激励学生扎根农村,服务“三农”。

  3.3  关注时事,学生主动思政

  本课程将“爱国、和谐、敬业”等思政元素融入课 程内容,采用多元教学形式,让学生自觉学习,关注 时事和行业热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高思想认 知和综合素养。在每年的课程评价和学生评教中, 课程和团队教师分数均名列前茅,获得了学校和师 生的认可。

  3.4  优化考评体系

  学生思想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 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思政教育的效果难以量化, 是否产生良好的长期影响难以评估。由于难以量化, 很难看出实时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考评体系 的改革。

  在进行思政效果考评时,要紧扣立德树人的根 本任务。一方面,要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进行 考核,将整门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教师的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元素的运用和课堂实施情况纳 入考评体系中;另一方面,要注重实效性,把学生的 学习感受纳入考评体系中,将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思想情感变化作为过程评价,将学生学习整门课程前后的专业认知和职业素养变化作为结果评 价,进而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融合,建立常态 化评价模式[4]。

  4  结语

  课程思政是专业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课程 思政育人是全面性、系统性的工作。从提出《课程思 政》到现在,各高校都在不断完善课程思政体系,根 据专业特色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各专业教师也 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畜牧 兽医专业的基础课程需要进一步挖掘具有专业特色 的思政元素,完善课程思政考评体系,融合课堂教学 全过程,培养学生“三农”情怀和职业自信,激励学生 积极投身于畜牧兽医事业,为涉农专业课程思政建 设提供借鉴。

  参  考  文  献

  [1] 黄志炜, 高军, 张国良, 等.“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微生物 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3): 72-75.

  [2] 邱仁富.“课程思政 ”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 释[J]. 思想教育研究, 2018(4): 109-113.

  [3] 李舫, 郭洪梅, 孙秋艳, 等. 高职畜牧业类课程思政的建 设与实践——以“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为例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1(47): 104-107.

  [4] 张淑辉, 高雷虹, 杨洋. 高校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困境 及改进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 43(3): 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