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国际汉学杂志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国际汉学》杂志官方网站。办理其他业务请直接联系杂志社。地址:北京外国语大学西院新综合楼 253 室《国际汉学》编辑部,电话:010-88818339。
《国际汉学》(季刊)创刊于2014年,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这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份致力于海外汉学(中国学)研究的正式专业期刊。
《国际汉学》坚持纯学术、高质量的办刊路线,在国际范围内展开中国文化的研究,追踪中国文化外传的历史、人物与文献,研究世界各国汉学发展的历史与沿革,考察域外汉学(中国学)与中国近代学术的互动,在与世界汉学界对话中探寻中国文化的世界性价值,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
《国际汉学》的“前身”是由我国已故著名学者、原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创办的《国际汉学》 辑刊。宗旨在于向国内学术界介绍世界各地汉学研究的历史、成果和最新进展,以拓宽中国文化研究的视阈。
《国际汉学》的主要栏目有:汉学一家言、汉学家访谈录、汉学对话、(国别)汉学史研究、中国文化经典在海外、中国典籍外译研究、中国文史研究、中外文化交流、世界的中国形象、域外汉语研究、世界汉语教育史、文献与书目、书评与书介、机构与动态等。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 国际刊号:2095-9257
- 国内刊号:10-1272/K
- 出版地方:北京
- 发行周期:季刊
- 创刊时间:2014
- 影响因子:0
- 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 见刊时间: 1-3个月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国际汉学》杂志官方网站。办理其他业务请直接联系杂志社。地址:北京外国语大学西院新综合楼 253 室《国际汉学》编辑部,电话:010-88818339。
《国际汉学》(季刊)创刊于2014年,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这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份致力于海外汉学(中国学)研究的正式专业期刊。
《国际汉学》坚持纯学术、高质量的办刊路线,在国际范围内展开中国文化的研究,追踪中国文化外传的历史、人物与文献,研究世界各国汉学发展的历史与沿革,考察域外汉学(中国学)与中国近代学术的互动,在与世界汉学界对话中探寻中国文化的世界性价值,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
《国际汉学》的“前身”是由我国已故著名学者、原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创办的《国际汉学》 辑刊。宗旨在于向国内学术界介绍世界各地汉学研究的历史、成果和最新进展,以拓宽中国文化研究的视阈。
《国际汉学》的主要栏目有:汉学一家言、汉学家访谈录、汉学对话、(国别)汉学史研究、中国文化经典在海外、中国典籍外译研究、中国文史研究、中外文化交流、世界的中国形象、域外汉语研究、世界汉语教育史、文献与书目、书评与书介、机构与动态等。
国际汉学杂志栏目设置
汉学一家言、汉学家访谈录、汉学对话、(国别)汉学史研究、中国文化经典在海外、中国典籍外译研究、中国文史研究、中外文化交流、世界的中国形象、域外汉语研究、世界汉语教育史、文献与书目、书评与书介、机构与动态等。
国际汉学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国际汉学杂志投稿须知
一、请在网站投稿或电子邮件投稿。
二、坚持原创性,严禁一稿多投。作者所投稿件须是自己完成的原创作品,且与该稿件内容无实质差别的作品,未曾被其他报纸、期刊、网络平台等公开发表或通知即将公开发表。
三、文章应对已有文献进行学理性梳理和评述,并在正文中明确说明其对本学科的学术贡献,需注重文献评述的逻辑性。
四、倡导研究方法多样化,包括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但所有的研究方法都须遵循严谨的学术规范。
五、编辑部在审稿过程中,若向作者索取文章所用的研究数据,作者应提供这些数据。为了促进知识传播,在文章发表后,若读者向作者索取文章所用的研究数据,作者也应配合提供这些数据;若作者出于合理原因无法提供研究数据时,应详细说明获取这些数据的途径。
六、鼓励作者在投稿文章中阐述该项研究的背景(学术研究背景与政策、现实背景),以及未来研究的可拓展方向。
七、请作者在投稿前按照本刊的投稿格式要求对投稿文章进行核对,并仔细校对文章内容,避免出现语句、词语和文法等常见的错误。投稿文章的格式和文法内容,也将作为审稿依据。
二、坚持原创性,严禁一稿多投。作者所投稿件须是自己完成的原创作品,且与该稿件内容无实质差别的作品,未曾被其他报纸、期刊、网络平台等公开发表或通知即将公开发表。
三、文章应对已有文献进行学理性梳理和评述,并在正文中明确说明其对本学科的学术贡献,需注重文献评述的逻辑性。
四、倡导研究方法多样化,包括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但所有的研究方法都须遵循严谨的学术规范。
五、编辑部在审稿过程中,若向作者索取文章所用的研究数据,作者应提供这些数据。为了促进知识传播,在文章发表后,若读者向作者索取文章所用的研究数据,作者也应配合提供这些数据;若作者出于合理原因无法提供研究数据时,应详细说明获取这些数据的途径。
六、鼓励作者在投稿文章中阐述该项研究的背景(学术研究背景与政策、现实背景),以及未来研究的可拓展方向。
七、请作者在投稿前按照本刊的投稿格式要求对投稿文章进行核对,并仔细校对文章内容,避免出现语句、词语和文法等常见的错误。投稿文章的格式和文法内容,也将作为审稿依据。
国际汉学杂志相关期刊
更多期刊>










评论:国际汉学杂志
需要登录才可以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将有效的帮助到其他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