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正骨疗法配合针灸治疗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正骨疗法配合针灸治疗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0

2024-04-30 15:13:38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xuling

摘要:探究正骨疗法配合针灸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AIS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康复训练结合正骨疗法)和试验组(25例,康复训练结合正骨疗法联合针灸疗法),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腰部后伸活动、顶椎椎体旋转、腰部前屈活动、Cobb角、顶锥偏离中线距(AVT)、躯干移位及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并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矫正丢失情况。

  【摘要】目的探究正骨疗法配合针灸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AIS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康复训练结合正骨疗法)和试验组(25例,康复训练结合正骨疗法联合针灸疗法),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腰部后伸活动、顶椎椎体旋转、腰部前屈活动、Cobb角、顶锥偏离中线距(AVT)、躯干移位及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并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矫正丢失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评分均升高,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顶椎椎体旋转度、Cobb角、AVT、躯干移位均降低,试验组均较对照组更低;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腰部后伸活动、腰部前屈活动度均升高,试验组均较对照组更高;随访6个月对照组患者矫正丢失率为24.00%,试验组患者矫正丢失率为0.00%,试验组患者矫正丢失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正骨疗法配合针灸应用于AIS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促使生理指标恢复正常水平,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正骨疗法,针灸技术,治疗效果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青少年脊柱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畸形疾病,早期无任何症状,中后期会出现畸形与背部酸胀痛,部分严重侧凸的患者会出现凸侧肋骨隆起的体征。临床研究发现,正骨疗法具有效果显著、患者痛苦少等优势,可以对畸形脊柱进行小幅度矫正,并可调整骨骼、关节位置,多次治疗后达到纠正脊柱侧凸目的,以此改善肌肉、神经系统功能,从而减轻疼痛,改善体态[1]。中医认为,脊柱侧凸的发病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筋骨失养等多方面因素有关[2]。针灸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方法,主要是通过针刺对脊柱周围痉挛肌肉、软组织进行松解,能够疏通经络,激发机体自身能量,帮助正骨后脊柱恢复,对于脊柱侧凸角度小、发病时间短、症状轻微、体质较好的青少年患者多次治疗即可达到临床痊愈,与正骨疗法联合使用效果更好,可使青少年患者维持脊柱稳定,防止疾病复发[3-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正骨疗法配合针灸治疗AI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AIS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试验组(2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12~18岁,平均(15.24±1.15)岁。试验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13~17岁,平均(15.25±1.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⑴西医符合《临床脊柱外科治疗学》[5]中关于AIS的相关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6]中关于“筋骨病”的诊断标准;⑵无先天性疾病;⑶无外伤史;⑷Cobb角范围10°~40°。排除标准:⑴合并精神类疾病;⑵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⑶非特发性脊柱侧凸;⑷下肢及足部存在明显畸形。此次研究已经过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且患者法定监护人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bc8a4ab3525d2854795b2069ddbce7d.png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康复训练:⑴仰卧拱桥:取仰卧位,双臂放于躯干两侧,双肘双足撑床,膝关节屈曲,将臀部抬起,并保持此姿势数秒后回到初始状态;⑵仰卧抱腿:取仰卧位,双臂和躯干垂直呈90°,同时屈左膝,伸右腿,双手抱紧左膝,使膝部朝胸前靠拢,完成动作后恢复原位,进行右腿训练;⑶抬体伸臂:取仰卧位,屈膝关节,对上个动作的起始动作进行重复,双臂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尽力向左膝伸展,保持此姿势数秒,返回初始状态,然后对对侧进行训练;⑷仰卧抬腿:取仰卧位,双臂放于躯干两侧,将双腿同时抬高,使之与水平面呈30°,保持此姿势数秒后回到初始状态;⑸侧桥:取侧卧位,同侧肘部起支撑作用,缓慢抬高身体,使躯干处于正直状态,保持此姿势数秒,而后回到原位;⑹俯卧撑起:取俯卧位,屈肘部,双掌置于瑜伽垫上,伸直肘部撑起身体上半部分,头颅用力朝后仰,并使身体下半部分始终处于瑜伽垫上,同时使腰部后伸,保持此姿势数秒后返回原位;⑺躯干平板训练:肩部和肘部呈90°,伸直躯体,使头、肩、胯、踝等四个部位呈一条直线,收紧腹肌,眼睛聚焦地面,均匀呼吸,保持此姿势0.5 min;⑻俯卧背飞:取俯卧位,抬起双臂、双腿,头颅用力朝后仰,保持此姿势数秒,恢复原始状态。上述训练5~8次/组,组间间隙1 min,3组/d。初期训练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后续可循序渐进增加。

  对照组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正骨疗法。首先检查患者皮肤是否存在破损、瘢痕告知患者与家属需要操作的部位,让其做好心理准备,推拿放松脊柱周围肌肉后,让患者侧卧,将上侧腿屈曲,下侧腿伸直,医疗人员站在患者的对面,将双肘弯曲,一肘放置于肩前,一肘置于臀后,双肘同时交替用力,向前后按压,可听到响声,左右各复位1次。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疗法,正骨疗法与对照组一致,配合针灸方法,使用脉冲针灸治疗仪(常州英迪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52201330,型号:KWD-808Ⅰ)治疗,选取夹脊穴、腰阳关、腰俞、肾俞、曲泉、阿是穴等穴位,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00588,型号:0.30 mm×40 mm),患者采取俯卧姿势,进行常规消毒,将脉冲针灸治疗仪的输出线正负极分别接在同侧针柄上,选择连续波,并根据患者自身感受调节参数,打开治疗仪,30 min/次,1次/d。治疗后,嘱患者注意休息,做好保暖措施,减少外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针灸及正骨治疗均1次/d,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 d后行第2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疗程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并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1.3观察指标⑴临床疗效。显效为治疗后患者X线检查基本无侧凸情况,脊柱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后Cobb角<10°;有效为治疗后患者X线检查脊柱侧和脊柱功能有所改善,Cobb角下降>10°;无效为治疗后患者X线检查脊柱侧凸情况未改善,临床症状无减轻,Cobb角无变化[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⑵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7]。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SF-36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机体功能,包含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3个方面,每项评分分值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⑶临床指标。使用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沪械注准20172300547,型号:uDR 5961)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obb角、顶锥偏离中线距(AVT)、躯干移位;采用角度尺(常州市钱璟康复器材有限公司,型号:F-JDC)测量顶椎椎体旋转度、腰部后伸活动、腰部前屈活动的情况。⑷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腰背疼痛、胸廓塌陷、气促情况的消失时间。⑸矫正丢失率。随访6个月后患者进行X线检查脊柱侧凸角度,若患者脊柱侧凸度数增加或恢复至治疗前状态则为矫正丢失。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评分均升高,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3600baab3c300eac5608c49539c4a27.png

  2.3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顶椎椎体旋转度、Cobb角、AVT、躯干移位均降低,试验组均较对照组更低;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腰部后伸活动、腰部前屈活动度均升高,试验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d11abbdc1fdd58f05e49278f580154.png

  2.4两组患者矫正丢失率比较随访6个月对照组患者矫正丢失率为24.00%(6/25),试验组患者矫正丢失率为0.00%(0/25),试验组患者矫正丢失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P<0.05)。

  3讨论

  临床上将脊柱侧凸分为多个类型,具体为婴幼儿型、儿童型、青少年型、成人型,其中以青少年型最为常见,对于其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均造成了负面影响,应当引起重视。脊柱侧凸多见于患者的胸椎与腰椎部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单个区域病变,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是右胸弯,少数人群也会出现脊椎轻微弯曲,而只要小于10°就不会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

  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脊柱侧凸患者的姿势,减轻脊柱的压力,促进脊柱的正常发育,还可增加患者的肌肉力量和柔韧性,改善脊柱的稳定性,减少脊柱侧凸的程度,此外康复训练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治疗过程较长,患者容易出现训练疲劳和厌倦情绪[8]。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主要是通过调节脊柱三维立体的生物力学,改变病理性脊柱侧凸,使脊柱恢复到正常的生理范围内[9]。正骨疗法主要通过推、拽、按等手法纠正患者错位的部位,促进骨与软组织恢复正常,纠正病理性弯曲,加快病灶部位血液循环,放松局部肌肉,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对于Cobb角在10°~45°范围内的青少年,临床上可以使用中医正骨手法进行治疗,患者接受度较高[10]。但单一正骨调整脊柱配合康复训练,无法长久维持脊柱正常位,治疗脊柱两侧肌肉并调整患者本身体质也必不可少。

  在中医理论中,脊柱为督脉,两侧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督脉主一身阳气,当人体气血循环不畅、肌肉生长不平衡时,比较容易形成侧凸。针灸疗法可通过针刺对脊柱周围痉挛肌肉、软组织进行松解,并且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两侧肌肉恢复平衡后,弯曲脊柱自然回归最初的位置,与正骨疗法联合使用,可以促进患者脊柱恢复。且以上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使青少年患者维持脊柱稳定,去除诱因,防止疾病复发[11]。患者长期姿势不良,机体向一侧弯曲,容易引发肌肉痉挛、肌肉劳损、疼痛感,导致炎症聚积,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内的气血平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治疗脊柱侧凸的目的,同时针灸治疗还可刺激神经系统,缓解肌肉痉挛,从而减轻脊柱侧凸的程度[12]。本研究中,治疗3个疗程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评分、腰部后伸活动、腰部前屈活动度均升高,试验组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患者顶椎椎体旋转度、Cobb角、AVT、躯干移位均降低,试验组均较对照组更低,这提示应用正骨疗法配合针灸疗法可有效地矫正AIS患者的侧凸及旋转畸形,改善体态,有效松解粘连,痉挛的软组织,改善周围组织微循环,缓解疼痛,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中,随访6个月对照组矫正丢失率为24.00%,试验组矫正丢失率为0.00%,试验组患者矫正丢失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正骨疗法配合针灸疗法能够更有效改善患者体态,纠正患者症状,远期效果更好。其原因在于,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达到平衡阴阳、调整气血的目的,同时针灸治疗还可以刺激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调节肌肉张力和松弛度,从而改善脊柱侧凸的症状[13]。

  综上,临床中应用正骨疗法配合针灸治疗AIS,可减缓疾病进展,改善脊柱侧凸畸形,提高临床有效率,相对于单一正骨疗法,患者矫正丢失率低,效果更加突出,是当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但是本研究样本量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田俊松,应晓明,李晓,等.“分节段式”脊柱推拿手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三维结构的影响[J].中医正骨,2022,34(7):15-21.

  [2]方光,杜红根,石叶栋.中医脊柱平衡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21,44(6):34-37.

  [3]谭志,陈俊伟,李卓荣,等.督灸联合运动矫正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3,42(12):1282-1287.

  [4]李红,王春楠.针灸联合呼吸训练对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2):179-181.

  [5]李京才.临床脊柱外科治疗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315.

  [6]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4-118.

  [7]杨小湜,王阳,李秀君,等.SF-36量表的信度和效果评价[J].解剖科学进展,2009,15(4):383-385.

  [8]刘路,张微,高阳,等.中医正骨联合Schroth训练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21,36(4):26-29.

  [9]夏厚纲,王丹丹,谢剑侠,等.正骨手法联合Schroth训练法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应用效果观察[J].颈腰痛杂志,2022,43(4):594-596.

  [10]高磊,瞿玉兴,沈鹏飞,等.脊柱平衡疗法应用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中的效果[J].安徽医药,2020,24(12):2390-2393.

  [11]林宝城,胡成想,李知行,等.中医整脊手法与Schroth训练法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协同作用[J].广西中医药,2020,43(4):42-45.

  [12]袁智先,范德辉,林颖,等.中医针灸配合正骨推拿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Cobb角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1):98-99.

  [13]任建荣.正脊调曲法联合针灸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2(3):187-189.